眩晕可由耳部、神经系统、其他系统疾病引起。耳部疾病中梅尼埃病与内耳膜迷路积水等有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耳石脱落后进入半规管有关;神经系统疾病里后循环缺血多见于中老年人,小脑或脑干出血常见于高血压患者;其他系统疾病中心血管疾病的低血压、心律失常,眼科疾病的屈光不正、青光眼,全身性疾病的颈椎病、感染性疾病等均可引发眩晕。
一、耳部疾病相关
1.梅尼埃病
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可能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多见于中青年人,性别上无明显差异。发病机制可能涉及内淋巴产生和吸收失衡。患者除了眩晕外,还常伴有耳鸣、耳闷胀感以及波动性听力下降。研究表明,梅尼埃病的发作可能与劳累、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内耳的平衡调节机制。
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是最常见的眩晕原因之一,多与耳石脱落后进入半规管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老年人相对更易发生。当头部位置改变时,耳石刺激半规管,导致内淋巴流动改变,从而引发眩晕,眩晕发作通常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分钟。例如,从卧位迅速坐起、翻身等头部位置变化时容易诱发。
二、神经系统疾病相关
1.脑血管疾病
后循环缺血: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后循环主要供应脑干、小脑等部位的血液,当后循环发生缺血时,可影响平衡中枢的血液供应,导致眩晕。患者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是后循环缺血的重要病因,这些基础疾病会使血管狭窄、血流减少,进而影响神经系统功能。
小脑或脑干出血:常见于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血压控制不佳者。发病急骤,患者会突然出现剧烈眩晕,同时可能伴有头痛、呕吐、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等。出血部位和出血量不同,临床表现有所差异,小脑出血可能主要以眩晕、共济失调等为主,而脑干出血病情往往更为凶险。
三、其他系统疾病相关
1.心血管疾病
低血压:体质性低血压多见于瘦弱的女性,尤其是青春期女性。当体位突然改变时,如从蹲位突然站起,可导致短暂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眩晕。患者还可能伴有乏力、眼前发黑等症状。另外,直立性低血压常见于老年人或长期服用降压药、镇静催眠药等的人群,由于自主神经调节功能障碍,直立时血压急剧下降,引发眩晕。
心律失常:如严重的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可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出现眩晕。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表现不同,心动过缓时患者可能感觉心跳缓慢、乏力、眩晕,心动过速时则可能有心慌、胸闷、眩晕等症状。一些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相关的眩晕。
2.眼科疾病
如屈光不正、青光眼等。高度屈光不正患者如果没有及时佩戴合适的眼镜,长期用眼疲劳,可能会出现眩晕症状。青光眼患者眼压升高时,除了眼痛、视力下降外,也可能伴有眩晕。老年人由于晶状体调节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屈光不正相关问题,而青光眼的发病率也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眩晕的发生。
3.全身性疾病
颈椎病:多见于长期伏案工作、颈部外伤等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颈椎病变可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眩晕。患者常伴有颈部疼痛、僵硬、上肢麻木等症状,眩晕症状多与颈部活动姿势有关,如颈部突然转动时容易诱发。
感染性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耳感染等。中耳感染时,炎症可能波及内耳,影响内耳的正常功能,导致眩晕。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病毒感染可能通过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而引发眩晕,患者除了眩晕外,还伴有相应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咳嗽、鼻塞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