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是毛囊的炎症反应,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感染性多由病原体感染毛囊引起,有相应临床表现及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影响;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致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有急性、亚急性、慢性表现及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影响;二者在病因、皮疹特点、好发部位等方面存在区别。
一、毛囊炎
(一)定义
毛囊炎是毛囊发生的炎症反应,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感染性毛囊炎多由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真菌(如马拉色菌等)等病原体感染毛囊引起;非感染性毛囊炎可能与摩擦、搔抓、某些物理或化学刺激等因素有关。
(二)临床表现
感染性毛囊炎:
细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初起为红色丘疹,逐渐演变成丘疹性脓疱,孤立散在,自觉有轻度疼痛。好发于头面部、颈部、臀部及外阴等部位。
真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比如马拉色菌毛囊炎,皮疹多为圆顶状毛囊性丘疹或脓疱,直径2-4mm,周边有红晕,常成批出现,对称分布,好发于胸背、颈、肩、上臂、腰腹部等部位,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三)影响因素
年龄: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青少年由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等因素相对更易患细菌感染性毛囊炎;婴幼儿皮肤娇嫩,若护理不当也易出现毛囊炎。
生活方式:长期多汗、不注意皮肤清洁的人,皮肤表面细菌等病原体容易滋生,增加毛囊炎发病风险;经常搔抓皮肤、摩擦皮肤的人,容易损伤毛囊,诱发毛囊炎。
病史: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发生感染性毛囊炎;有皮肤外伤史的人,若伤口处理不当,细菌等病原体容易侵入毛囊引发炎症。
二、湿疹
(一)定义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内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内分泌失调、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外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外界刺激。
(二)临床表现
急性湿疹:皮损初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逐渐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呈明显的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边缘不清。好发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严重时可蔓延全身。
亚急性湿疹: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皮损以小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仅见少量丘疱疹及糜烂。仍有剧烈瘙痒。
慢性湿疹: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也可开始即为慢性湿疹。表现为患处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自觉瘙痒剧烈。常见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部位,多对称发病。
(三)影响因素
年龄:婴儿湿疹多在出生后1-3个月发病,两岁以后逐渐减轻;儿童及成人湿疹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发,不同年龄段的诱发因素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儿童可能与接触某些玩具、衣物材质等有关,成人可能与工作环境、精神压力等关系更密切。
生活方式: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接触过敏原(如某些食物、花粉、尘螨等)、过度洗浴、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浴产品等,都可能诱发或加重湿疹。
病史: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人,患湿疹的风险相对较高;有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病史的人,皮肤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引发湿疹。
三、毛囊炎与湿疹的区别
(一)病因
毛囊炎主要与病原体感染毛囊或非感染性因素导致毛囊炎症有关;湿疹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
(二)皮疹特点
毛囊炎皮疹多为以毛囊为中心的红色丘疹、脓疱等;湿疹皮疹形态多样,有丘疹、水疱、渗出、结痂、肥厚等多种表现。
(三)好发部位
毛囊炎好发于毛囊丰富部位,如头面部、颈部、臀部等;湿疹好发部位不固定,多对称分布,可出现在身体多个部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