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会引发记忆力减退(近记忆先受影响,随病情进展远期记忆受损,年龄增长、缺乏脑力活动及有基础疾病者风险高)、语言障碍(找词、理解困难且随病情加重,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加速退化)、空间定向障碍(熟悉环境迷路、穿衣困难,年龄增加、脑部血液循环疾病者易出现)、判断力下降(对危险等判断偏差,年龄大、长期孤独缺乏知识更新者相关风险高)、情绪和行为改变(情绪波动大、行为异常,年龄增长、长期压力孤独者相关表现更明显)、日常活动能力减退(原本能独立完成的日常活动变困难且进行性下降,年龄大、缺乏锻炼等生活方式加速减退)等多方面症状及相关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力本身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老年痴呆引起的记忆力减退是病理性的,且进展较快。长期缺乏脑力活动、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患老年痴呆导致记忆力减退的风险可能更高。
语言障碍
具体表现:患者可能出现找词困难,说话时难以找到合适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会用一些不太恰当的词语来替代。例如,本想表达“杯子”,却可能说成“用来喝水的那个东西”。还可能出现语言理解障碍,对别人说的话不能准确理解其含义。随着病情发展,语言障碍会逐渐加重,可能出现失语等严重情况。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年龄增长是语言障碍出现的一个因素,而长期吸烟、饮酒、缺乏社交交流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速语言功能的退化,增加老年痴呆相关语言障碍的发生风险。
空间定向障碍
具体表现:患者会出现空间定位方面的问题,比如在熟悉的环境中也会迷路,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分不清方向。例如,在自家附近散步时可能会走失,或者进入房间后找不到椅子等家具的位置。还可能出现穿衣困难,分不清衣服的前后、上下等,难以正确穿戴衣物。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随着年龄增加,空间定向能力会有所下降,但老年痴呆导致的空间定向障碍更为严重且持续加重。患有心血管疾病等影响脑部血液循环的疾病的老年人,更容易出现空间定向障碍相关问题。
判断力下降
具体表现:患者在判断事物时出现明显偏差,比如对危险的判断不准确。可能会把热水瓶放在容易碰到的地方而不自知有烫伤的危险,或者在经济方面表现出判断力下降,容易被诈骗等,比如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虚假投资信息并进行钱财投入。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年龄较大的老年人判断力本身可能不如年轻人,但老年痴呆引起的判断力下降是病理因素导致的。长期孤独、缺乏知识更新等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老年人的判断力,增加老年痴呆相关判断力下降的可能性。
情绪和行为改变
具体表现:患者情绪波动较大,可能会无故出现焦虑、抑郁、易怒等情绪。行为上也可能出现异常,比如原本比较整洁的人变得邋遢,经常反复做一些无意义的动作,如反复收拾东西、反复开关门等。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年龄增长可能导致情绪和行为的一些自然变化,但老年痴呆引起的情绪和行为改变更为显著且不符合正常的情绪调节规律。长期处于压力大、孤独的生活状态下的老年人,患老年痴呆后情绪和行为改变可能更明显。
日常活动能力减退
具体表现:患者原本能独立完成的日常活动,如做饭、穿衣、洗漱等逐渐变得困难。可能会在做饭时忘记关火,穿衣时分不清衣服的正反等。随着病情进展,甚至可能无法自己进食、洗漱等,需要他人协助。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年龄较大的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会有所降低,但老年痴呆导致的日常活动能力减退是病理性的进行性下降。缺乏锻炼、长期卧床等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速日常活动能力的减退,促进老年痴呆相关症状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