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病因包含病原体感染及沿生殖道黏膜上行、经淋巴系统蔓延、经血循环传播、直接蔓延等途径,临床表现有下腹痛、发热等症状及相应体征,诊断依靠病史、症状体征与辅助检查,治疗原则为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及支持疗法,特殊人群中妊娠期需谨慎用抗生素,有生育需求者要及时规范治疗以防影响受孕,老年女性症状不典型易延误需细致观察身体状况。
一、定义
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如子宫、输卵管、卵巢、盆腔腹膜等发生的炎症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多发生在性活跃的生育期女性。
二、病因
1.病原体感染:主要病原体有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此外,需氧菌、厌氧菌等也可参与感染,常为混合感染。
2.感染途径
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病原体侵入外阴、阴道后,沿黏膜面经宫颈、子宫内膜、输卵管黏膜至卵巢及盆腔,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的传播多为此途径。
经淋巴系统蔓延:细菌经外阴、阴道、宫颈及宫体创伤处的淋巴管侵入盆腔结缔组织及内生殖器其他部分,多见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感染。
经血循环传播:病原体先侵入人体的其他系统,再经血循环感染生殖器,如结核杆菌的传播。
直接蔓延:腹腔其他脏器感染后,直接蔓延至内生殖器,如阑尾炎可引起右侧输卵管炎。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典型症状: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腹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若病情严重可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缺乏等。
特殊情况:月经期发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若有盆腔腹膜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若有脓肿形成,可有下腹包块及局部压迫刺激症状,包块位于子宫前方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如排尿困难、尿频,若引起膀胱肌炎还可有尿痛等;包块位于子宫后方可有直肠刺激症状。
2.体征
患者呈急性病容,体温升高,心率加快,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若病情严重,可出现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妇科检查可见阴道黏膜充血,有脓性分泌物从宫颈口外流,宫颈举痛明显,宫体稍大,有压痛,活动受限,子宫两侧压痛明显,若为输卵管积脓或输卵管卵巢脓肿,则可触及包块且压痛明显,不活动。
四、诊断方法
1.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不洁性生活史、宫腔操作史等。
2.症状与体征:根据上述典型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初步判断。
3.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阴道分泌物检查:可发现病原体。
超声检查:可见输卵管增粗、盆腔积液等,有助于判断有无输卵管卵巢脓肿等。
五、治疗原则
1.抗生素治疗: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原则为经验性、广谱、及时及个体化,多采用静脉给药,常用药物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等联合甲硝唑等。
2.手术治疗:适用于抗生素治疗无效的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等情况。
3.支持疗法:卧床休息,半卧位有利于脓液积聚于直肠子宫陷凹而使炎症局限,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补充液体,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需谨慎使用抗生素,应在医生指导下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以避免对胎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2.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及时规范治疗盆腔炎至关重要,因为盆腔炎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阻塞等,进而影响受孕,增加宫外孕的发生风险,所以需积极治疗并密切关注生殖系统恢复情况。
3.老年女性: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盆腔炎症状可能不典型,易延误诊断和治疗,需更加细致地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下腹部不适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