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重症识别要点包括神经系统表现(精神状态改变、神经系统体征)、循环呼吸方面表现(循环功能障碍、呼吸异常)、外周血象及生化指标变化(白细胞计数异常、生化指标异常如血糖升高等)。
一、神经系统表现相关识别要点
1.精神状态改变
对于儿童手足口病患者,若出现持续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嗜睡等情况需警惕重症。例如,正常活泼好动的孩子突然变得安静且对周围刺激反应迟钝,这可能是神经系统受累的早期表现。因为手足口病重症时病毒可能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神经功能,导致精神状态异常。
不同年龄儿童表现可能有差异,婴幼儿可能更难准确表达,需观察其日常行为模式的变化,如原本能正常互动玩耍,现在对逗引无明显反应等。
2.神经系统体征
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时要重视。呕吐可能为非喷射性或喷射性,头痛在儿童表达不清时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此外,还可能出现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体征。比如肢体突然不自主地抖动,频率较高且难以控制,这是因为病毒累及神经肌肉系统,影响神经传导和肌肉控制。
年龄较小的患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异常体征的表现可能更不典型,需要医护人员细致观察和评估。
二、循环呼吸方面识别要点
1.循环功能障碍表现
皮肤出现花纹、四肢发凉等表现提示外周循环不良。花纹可能是皮肤血管收缩、微循环障碍的表现,四肢发凉可通过触摸患儿手足部位来判断,若手足温度明显低于躯干且持续不缓解,可能是重症手足口病导致循环系统受累,影响血液灌注。
不同年龄儿童循环功能代偿能力不同,婴幼儿代偿能力相对较弱,更易出现循环障碍相关表现。例如新生儿手足口病重症时,循环障碍可能更早出现且更难纠正。
2.呼吸异常表现
呼吸增快是重要指标,正常儿童呼吸频率在不同年龄有不同范围,如婴儿呼吸频率20-30次/分,幼儿20-25次/分,学龄前期20次/分左右,若超过相应年龄正常范围的上限,如婴儿呼吸频率>60次/分,幼儿>40次/分等,要考虑可能存在呼吸功能受累。此外,还可能出现呼吸浅快、节律不整等情况,呼吸节律不整可能是呼吸中枢受病毒影响的表现。
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或特殊病史的儿童,如曾有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患儿,手足口病重症时呼吸异常可能更易被触发或表现不同,需密切监测呼吸情况并与基础疾病表现相鉴别。
三、外周血象及生化指标相关识别要点
1.外周血象变化
白细胞计数可能出现异常,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白细胞可升高,也有部分患儿白细胞正常或降低,但若伴有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明显升高,提示有较严重的炎症反应。例如白细胞计数>15×10/L,同时CRP>30mg/L等情况,提示机体炎症反应强烈,可能病情较重。
不同年龄儿童正常白细胞范围不同,在判断时要结合年龄因素。新生儿白细胞正常范围与儿童不同,需依据相应年龄段参考值来判断。
2.生化指标异常
血糖升高常见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可能是应激状态下机体分泌应激激素等导致糖代谢紊乱。如血糖>8.3mmol/L,可能提示病情较重,因为高血糖会影响机体的内环境稳定。
肝酶、心肌酶等可能升高,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升高,提示肝、心肌等组织可能受到病毒侵犯,功能受损。对于有基础肝脏或心脏疾病的儿童,这些指标异常可能更早或更明显,需要综合评估病情。
乳酸升高也是重症的一个指标,乳酸升高提示组织灌注不足、缺氧等情况,若乳酸>2mmol/L,要警惕病情向重症发展,因为乳酸是无氧代谢的产物,其升高反映机体氧供和氧耗失衡,多器官可能存在功能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