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炎是子宫颈的炎症,发病部位包括子宫颈阴道部及宫颈管黏膜,多由病原体感染等引起,症状有分泌物增多等,可通过病原体检测等检查,治疗用对应抗生素等;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的一组疾病,发病部位主要有子宫内膜等,症状有下腹痛等,可通过血常规等检查,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妊娠期和老年女性患宫颈炎或盆腔炎时各有特殊情况,需特殊考虑用药等治疗。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宫颈炎:是子宫颈发生的炎症,包括子宫颈阴道部炎症及子宫颈管黏膜炎症。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也可由化学物质刺激、机械性刺激或损伤等所致。
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以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最常见。
二、临床表现
宫颈炎
症状:大部分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此外,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
体征:妇科检查可见子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附着甚至从子宫颈管流出,子宫颈管黏膜质脆,容易诱发出血。
盆腔炎
症状:轻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常见症状为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腹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若病情严重可出现高热、寒战、头痛、食欲缺乏等。月经期发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体征:患者体征差异较大,轻者无明显异常发现,或仅有宫颈举痛或宫体压痛或附件区压痛。严重病例呈急性病容,体温升高,心率加快,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甚至出现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三、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宫颈炎
病原体检测:可通过宫颈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查找淋病奈瑟菌;或进行核酸检测等方法检测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
阴道镜检查:有时用于辅助判断宫颈病变情况。
盆腔炎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可提示感染存在。
C-反应蛋白:升高提示炎症活动。
超声检查:主要用于了解盆腔积液、输卵管卵巢肿块等情况,有助于诊断盆腔炎性疾病。
四、治疗原则
宫颈炎
对于淋病奈瑟菌感染:常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头孢克肟等进行治疗。
对于沙眼衣原体感染:常用药物有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等。同时,对于有宫颈息肉者可进行息肉摘除术等。
盆腔炎
主要为抗生素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抗生素治疗可清除病原体,改善症状及体征,减少后遗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选择口服或静脉给药等不同的给药途径。常用抗生素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药物联合使用。对于有输卵管卵巢脓肿等形成的患者,有时需进行手术治疗。
五、特殊人群情况
妊娠期女性
宫颈炎:妊娠期患宫颈炎需谨慎选择药物,应在医生评估后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因为孕期用药需考虑药物对胎儿的潜在影响,如某些抗生素可能在特定孕周有相对安全的选择,但仍需严格遵循医嘱。
盆腔炎:妊娠期发生盆腔炎治疗更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胎儿安全,抗生素的选择要权衡对孕妇感染控制和胎儿的影响,可能需要选用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且需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
老年女性
宫颈炎:老年女性雌激素水平低,阴道黏膜薄,发生宫颈炎时症状可能不典型,易被忽视,且老年女性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治疗时需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同时要关注是否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
盆腔炎:老年女性盆腔炎发病率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病情可能进展较快,因为老年女性生殖系统防御功能下降,且可能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治疗时要全面评估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注意观察治疗效果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