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彩超表现包括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二维超声中结节型肝癌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实性结节,巨块型多为较大不规则肿块,弥漫型可见弥漫小结节,回声有高、低、等回声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肝癌多富血供,血流分布不规则,有血管绕行或侵犯情况;超声造影动脉期快速增强呈高增强,门脉期快速廓清或有部分填充等。
一、二维超声表现
1.病灶形态
结节型肝癌: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实性结节,边界可清晰或不清晰,若边界不清晰,提示肿瘤浸润性生长的可能性较大。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的人群,其边界情况可能有所差异,例如长期酗酒的人群,肝脏受到的损伤持续存在,可能影响肿瘤边界的显示。
巨块型肝癌:常表现为较大的肿块,形态多不规则,边缘多不整齐,可呈蟹足样向外生长。
弥漫型肝癌:肝脏内可见弥漫分布的小结节,大小不等,边界模糊,整个肝脏的回声不均匀。
2.病灶回声
高回声型:病灶回声高于周围正常肝实质,内部回声不均匀,有时可见高回声的分隔。这种情况在一些老年患者中可能更易出现,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肝脏的质地等可能发生变化,影响超声对回声的判断。
低回声型:病灶回声低于周围正常肝实质,是肝癌较为常见的回声类型。低回声的肝癌病灶内部回声也可不均匀,可见小的无回声区等。对于女性患者,由于生理结构等因素,肝脏的超声表现可能与男性有一定差异,但在肝癌低回声表现上并无本质不同,主要还是取决于肿瘤本身的病理特征。
等回声型:病灶回声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回声相似,这种情况较难发现,需要仔细观察肝脏的纹理等结构来识别,在肥胖人群中,由于腹部脂肪层较厚,可能会影响等回声型肝癌的显示。
二、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1.血流信号情况
富血供型:肝癌多为富血供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病灶内有较丰富的血流信号。肿瘤周边及内部可见粗细不等的血管,可呈树枝状、扭曲状等。不同年龄的人群,其肝脏的血流动力学基础不同,年轻患者肝脏储备功能较好时,肿瘤的血供可能更丰富,但这也需结合具体病情判断。
血流分布:血流分布多不规则,可表现为周边血管环绕、内部血管穿行等情况。在有基础肝病病史的患者中,如患有乙型肝炎多年的患者,肝脏的血管结构可能已有一定改变,会影响对肝癌血流分布的判断。
2.血管形态及走行
血管绕行:肿瘤较大时,周围血管可出现绕行现象,如门静脉、肝静脉等血管被肿瘤推移、包绕。对于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等,肝脏血管的基础状态可能受影响,进而影响对血管绕行情况的观察。
血管侵犯:若肿瘤侵犯门静脉、肝静脉等大血管,可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上显示血管内有异常回声,血流信号异常等。例如有肝硬化病史的患者,本身存在血管病变的基础,肝癌侵犯血管的风险相对更高,超声观察时需更加细致。
三、超声造影表现
1.动脉期表现
快速增强:肝癌在超声造影动脉期多表现为快速增强,呈高增强,增强程度明显高于周围正常肝实质。不同年龄患者的肝脏血流灌注有差异,年轻患者肝脏血流灌注相对较好,可能使增强的显示更明显,但主要还是取决于肿瘤的血供特性。
增强模式:增强模式可呈结节状、团块状等,边界相对二维超声更清晰。在女性患者中,超声造影的增强表现与男性一般无本质区别,但需结合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来综合判断。
2.门脉期表现
快速廓清:门脉期时,肝癌多表现为快速廓清,回声低于周围正常肝实质。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肝脏的微循环等可能受影响,会对门脉期的廓清表现产生一定干扰,需要综合分析。
填充情况:部分肝癌在门脉期可能出现部分填充等情况,与周围肝实质的对比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肿瘤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