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大腺位于女性大阴唇后部,其囊肿可因病原体感染(常见病菌及性传播疾病病原体)、腺管损伤(分娩时损伤、外伤因素)引发,不同年龄阶段女性发生风险不同,生活方式(卫生习惯不良、性生活不注意卫生)及既往病史(既往前庭大腺炎病史、会阴部手术史)也会影响其发生。
病原体感染导致前庭大腺囊肿的情况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病菌感染: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外阴部容易接触到各种病原体,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时,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体容易侵入前庭大腺。例如,女性不注意外阴清洁卫生,病原体可通过外阴皮肤或阴道黏膜蔓延至前庭大腺。这些病原体感染前庭大腺后,会引起腺管炎症,导致腺管黏膜充血、水肿,进而使腺管开口阻塞。腺管内的分泌物不能正常排出,就会积聚在前庭大腺内,形成囊肿。
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在有不洁性行为的情况下,女性感染性传播疾病的风险增加。淋病奈瑟菌感染前庭大腺时,可引起急性炎症,若急性炎症没有得到彻底治疗,转为慢性炎症后,腺管狭窄,分泌物引流不畅,也会形成前庭大腺囊肿。
腺管损伤引起前庭大腺囊肿的情况
分娩时的损伤:女性分娩过程中,如会阴侧切或会阴裂伤等情况,可能会损伤前庭大腺管。例如,会阴侧切时,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波及前庭大腺管,导致腺管结构受损。分娩后的伤口愈合过程中,可能会形成瘢痕组织,瘢痕组织挛缩可引起前庭大腺管阻塞,从而导致分泌物潴留形成囊肿。
外伤因素:女性会阴部受到外力撞击等外伤时,也可能损伤前庭大腺管。比如,女性在运动过程中会阴部受到撞击,或者从高处跌落时会阴部着地等情况,都可能导致前庭大腺管损伤,进而引起腺管阻塞,分泌物积聚形成囊肿。
不同年龄阶段女性的相关情况
育龄期女性:育龄期女性性生活相对较活跃,同时生殖系统的生理活动较为频繁,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增多,而且分娩等情况也较多,所以育龄期女性发生前庭大腺囊肿的风险相对较高。她们需要更加注意性生活卫生以及会阴部的清洁,减少病原体感染和腺管损伤的机会。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逐渐发育成熟,但自身的免疫力相对还不是非常完善,对外界病原体的抵御能力较弱,而且可能存在会阴部卫生习惯不良等情况,也可能会增加前庭大腺囊肿的发生风险。这一时期的女性要开始注重外阴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外阴部组织萎缩,前庭大腺也会逐渐萎缩,发生前庭大腺囊肿的几率相对降低,但如果有外阴部炎症等情况,仍可能引发腺管阻塞而形成囊肿。
生活方式对前庭大腺囊肿发生的影响
卫生习惯不良:长期不注意外阴清洁,不勤换内裤,会使外阴部处于潮湿、细菌容易滋生的环境中,增加病原体感染前庭大腺的机会。例如,女性长时间穿着紧身不透气的内裤,会导致会阴部局部温度升高、湿度增大,有利于病原体的生长繁殖,进而容易引发前庭大腺相关炎症,导致囊肿形成。
性生活不注意卫生:性生活前后不注意清洗外生殖器,容易将病原体带入阴道,进而感染前庭大腺。比如,男性包皮内可能藏匿病原体,性生活时可传染给女性,引发前庭大腺炎症,最终导致囊肿形成。
病史相关因素
既往有前庭大腺炎症病史:如果女性既往有前庭大腺炎病史,即使经过治疗,也存在腺管可能未完全恢复正常,再次发生炎症导致腺管阻塞形成囊肿的风险。例如,既往患过前庭大腺炎的女性,在身体抵抗力下降或者再次受到病原体侵袭时,容易复发炎症,进而引起腺管阻塞形成囊肿。
有会阴部手术史:除了分娩时的会阴手术外,如有其他会阴部手术史,如外阴部的小手术等,如果手术涉及前庭大腺管周围组织,也可能影响前庭大腺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增加前庭大腺囊肿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