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皮炎的发生由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内部因素包括皮肤屏障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如遗传性皮肤病致屏障功能异常、特应性体质致免疫失衡;外部因素有接触过敏原(吸入、食物、接触性过敏原)、环境因素(气候变化、污染)、生活方式因素(清洁过度、穿着不当),婴幼儿和儿童因自身特点更易受相关因素影响。
一、内部因素
(一)皮肤屏障功能异常
皮肤的屏障功能对于维持皮肤健康至关重要。例如,遗传性皮肤病可能导致皮肤屏障相关蛋白或脂质合成异常,使得皮肤保水能力下降,对外界刺激的抵御能力减弱,从而容易引发慢性皮炎。婴幼儿由于皮肤屏障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更容易出现因屏障功能异常导致的慢性皮炎问题。
(二)免疫功能异常
1.特应性体质:具有特应性体质的人群,其免疫系统存在异常。在免疫反应中,机体对一些原本无害的物质可能过度反应。例如,特应性皮炎患者往往存在Th1/Th2细胞失衡,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占优势,导致皮肤出现慢性炎症反应。这类人群在儿童时期可能就表现出湿疹等皮肤问题,且容易发展为慢性皮炎状态,性别方面并无明显的特异性差异,但在儿童群体中更为常见。
二、外部因素
(一)接触过敏原
1.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真菌孢子等。长期处于含有这些过敏原的环境中,皮肤会反复受到刺激。例如,尘螨常见于家居环境中,过敏体质的人接触尘螨后,皮肤会发生免疫反应,进而引发慢性皮炎。在生活方式方面,如果居住环境潮湿、通风不良,就容易滋生尘螨,增加接触过敏原的机会,儿童由于活动范围相对局限且更多时间在室内,受此类因素影响可能更大。
2.食物性过敏原:某些食物可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常见的有牛奶、鸡蛋、鱼虾、坚果等。儿童在添加辅食过程中,如果过早引入易过敏食物,或者本身对某些食物过敏,就可能引发皮肤炎症,若未能及时控制,可能发展为慢性皮炎。不同性别在食物过敏引发慢性皮炎的概率上无显著差异,但儿童时期是食物过敏相关慢性皮炎的高发阶段。
3.接触性过敏原:如化妆品、肥皂、某些金属(镍等)、橡胶制品等。长期接触这些物质会使皮肤反复致敏。例如,一些人长期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化妆品,会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并引发慢性炎症。女性由于使用化妆品的频率相对较高,在接触性过敏原引发慢性皮炎方面可能有一定的风险增加,但这也与个人的接触史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环境因素
1.气候变化:温度和湿度的剧烈变化可影响皮肤状态。例如,冬季气候干燥,皮肤水分流失加快,屏障功能更容易受损,从而增加慢性皮炎的发生风险;夏季高温潮湿环境下,皮肤容易出汗,若汗液不能及时清理,加上闷热环境,也可能诱发皮肤炎症并转为慢性。不同年龄人群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同,儿童皮肤调节能力较弱,更易受气候变化影响引发慢性皮炎。
2.污染因素: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如雾霾中的颗粒物、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等,可刺激皮肤,破坏皮肤屏障,引发慢性炎症。长期生活在污染较严重地区的人群,慢性皮炎的发生率可能相对较高,不同性别在这方面无明显差异,但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的人群都面临风险。
(三)生活方式因素
1.清洁过度:过度清洁皮肤,如频繁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或过度搓洗皮肤,会破坏皮肤表面的正常油脂层和屏障结构,导致皮肤干燥、敏感,容易引发慢性皮炎。尤其是婴幼儿皮肤娇嫩,家长若清洁过度,更易出现此类问题。
2.穿着不当:穿着化纤材质的衣物,由于其不透气且可能对皮肤有刺激性,长期穿着可能引发皮肤炎症。儿童的衣物选择不当更容易导致皮肤问题,若未能及时发现并调整穿着,可能发展为慢性皮炎。不同性别在穿着不当引发慢性皮炎的概率上无明显差异,但儿童的衣物选择需要更加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