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肿瘤是否一定要切除需综合肿瘤部位、大小、生长速度等多方面因素判断,位于重要器官周围、体积较大或生长速度快的良性肿瘤多需切除,位于体表或相对不重要器官、较小且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可根据情况选择观察或切除。
一、需考虑肿瘤的部位
1.位于重要器官周围的良性肿瘤
例如长在颅内的良性肿瘤,即使是良性,如果肿瘤体积逐渐增大,会占据颅内空间,引起颅内压升高,出现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等症状,还可能压迫周围神经组织,影响神经功能,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切除。因为颅内空间有限,肿瘤的生长会对重要的神经结构和脑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年龄较小的儿童如果出现颅内良性肿瘤,由于其脑组织仍在发育,肿瘤对脑组织的压迫可能会影响智力发育等,所以更需要及时评估手术切除的必要性;对于老年人,虽然身体机能有所下降,但如果肿瘤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也多需要考虑手术切除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再如长在椎管内的良性肿瘤,会压迫脊髓,导致肢体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不管年龄大小,只要出现这些神经受压症状,一般都需要手术切除肿瘤以解除脊髓压迫,防止神经功能进一步恶化。
2.位于体表或相对不重要器官的良性肿瘤
一些体表的良性肿瘤,如皮肤的脂肪瘤,如果体积较小,没有引起疼痛、美观等方面的明显困扰,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如果脂肪瘤不影响活动等,可先观察;对于成年人,如果脂肪瘤生长缓慢,不影响生活,也可以选择定期复查。但如果脂肪瘤体积逐渐增大,或者出现疼痛等不适,或者影响美观,也可考虑切除。比如女性乳房部位的纤维腺瘤,如果体积较小,生长缓慢,且患者年龄较轻,有生育计划等情况,可以在密切观察下随访;但如果纤维腺瘤体积较大,或者短期内生长迅速,就需要考虑手术切除。
二、考虑肿瘤的大小
1.较小的良性肿瘤
对于一些非常小的良性肿瘤,如直径小于1厘米的皮肤良性肿瘤,如皮肤纤维瘤等,如果没有任何症状,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身体还在发育,手术可能带来的创伤和风险需要权衡;对于成年人,如果肿瘤没有恶变倾向,也可以选择定期进行超声等检查监测其变化。例如一些肝脏的小血管瘤,直径小于3厘米且没有明显症状时,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可以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观察血管瘤的大小变化等情况。
2.较大的良性肿瘤
当良性肿瘤体积较大时,即使是良性,也可能会产生压迫等不良影响。比如腹腔内较大的良性肿瘤,如较大的平滑肌瘤等,随着体积增大,可能会压迫周围肠道等组织,引起腹痛、腹胀、肠梗阻等症状,这种情况下不管年龄大小,都需要考虑手术切除。对于儿童腹腔内较大的良性肿瘤,由于儿童的腹腔空间相对有限,肿瘤的生长可能会影响腹腔内器官的正常发育和功能,所以更需要积极评估手术切除;成年人腹腔内较大良性肿瘤则会明显影响生活质量,也需要手术切除来解除压迫等问题。
三、考虑肿瘤的生长速度
1.生长速度缓慢的良性肿瘤
如果良性肿瘤生长速度非常缓慢,多年来体积变化不大,对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如一些老年体弱且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长在不关键部位的良性肿瘤可以选择密切观察。例如一些老年人长在背部的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由于患者身体状况不适合手术,可定期复查,观察肿瘤有无异常变化。对于儿童,如果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且不影响外观和功能,也可以先观察,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评估。
2.生长速度较快的良性肿瘤
即使是良性肿瘤,如果生长速度较快,也有恶变的潜在可能,或者会对周围组织造成较快的压迫等损害。比如甲状腺的良性结节,如果在短期内迅速增大,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需要进一步检查评估,必要时手术切除,因为快速生长的良性结节有恶变风险,且可能会压迫气管等重要结构,影响呼吸等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