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咳嗽多由病毒、细菌感染及环境因素引发,有相应症状表现,可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有一般护理、呼吸道护理等非药物干预措施,症状重时需遵医嘱用药,特殊人群小儿感冒咳嗽要注意年龄因素、饮食生活方式及病情观察。
一、小儿感冒咳嗽的常见病因
小儿感冒咳嗽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也可由细菌感染导致,像肺炎链球菌等。年龄较小的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此外,环境因素也有影响,比如气温骤变、空气污染严重等,会降低小儿呼吸道的抵抗力,增加感冒咳嗽的发生几率。
二、小儿感冒咳嗽的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咳嗽是常见症状,可为干咳或伴有咳痰,年龄较小的婴儿可能表现为喉间痰鸣。同时常伴有流涕、鼻塞、发热等症状,发热程度因个体差异和感染病原体不同而有所不同,有的小儿可能是低热,体温在37.5-38℃左右,有的则可能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
不同年龄段小儿表现略有差异,婴幼儿可能还会出现拒食、哭闹不安等情况,而学龄儿童相对症状表现更接近成人,但一般整体症状相对较轻龄幼儿稍轻缓些。
2.体征表现
查体时可能会发现咽部充血,肺部听诊一般无明显异常,但如果合并肺炎等并发症时,可闻及肺部湿性啰音等。
三、小儿感冒咳嗽的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儿发病前的接触史,如是否接触过感冒患者,近期生活环境变化情况等。了解症状出现的时间、发展过程等。
2.体格检查
重点检查咽部、肺部等,观察咽部黏膜情况、有无充血肿胀,听诊肺部呼吸音等。
3.实验室检查
病毒感染时,血常规可能显示白细胞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还可进行病原学检查,如病毒核酸检测等明确病原体。
四、小儿感冒咳嗽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1.一般护理
休息:保证小儿充足的睡眠,休息环境要安静、舒适,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2-25℃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这样有利于小儿身体恢复。
饮食调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蔬菜汤等,鼓励患儿多饮水,每日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对于婴幼儿要注意喂养方式,避免呛咳。
2.呼吸道护理
拍背排痰:如果小儿有咳痰情况,可在其咳嗽间隙,让小儿侧卧,家长用空心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小儿背部,每次拍3-5分钟,每日2-3次,帮助小儿排出痰液。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小儿鼻腔分泌物,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后再用吸鼻器吸出,以保持鼻腔通畅,改善呼吸。
五、小儿感冒咳嗽的药物治疗原则(仅提及药物名称)
如果小儿感冒咳嗽症状较重,需要药物干预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相应药物。如存在发热时,可根据情况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有咳嗽症状时,可选用止咳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但需注意低龄儿童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
六、特殊人群(小儿)感冒咳嗽的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
新生儿和婴儿由于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与年长儿不同,在用药时更要严格遵循医生建议,避免自行用药。例如婴儿感冒咳嗽时,绝不能随意使用成人的止咳药物,因为成人药物的剂量等可能不适合婴儿,容易导致不良反应。
2.饮食与生活方式
对于有感冒咳嗽的小儿,要注意避免让其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咳嗽症状。同时要保证小儿规律的生活方式,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但要避免在寒冷、污染严重的环境中活动时间过长,防止病情加重。
3.病情观察
家长要密切观察小儿感冒咳嗽的病情变化,如咳嗽是否加重、是否出现呼吸急促、发热持续不退或体温反复升高等情况,一旦出现这些异常情况,要及时带小儿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