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截瘫是脊髓损伤平面位于第4颈椎及其以上致颈部以下肢体运动感觉严重障碍,病因有外伤(车祸、高处坠落致脊柱骨折脱位损伤脊髓)和疾病(脊髓炎、脊髓肿瘤侵犯脊髓),临床表现有运动障碍(损伤平面以下肢体运动严重受限)、感觉障碍(损伤平面以下感觉丧失或减退)、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二便失禁、性功能障碍),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看脊柱骨骼,CT看骨折脱位及脊髓受压,MRI判断脊髓损伤程度),治疗分早期手术解除脊髓压迫和后期康复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加强安全防护,女性防泌尿系统感染,老年防压疮、肺部感染及关注营养,有相关病史人群是高危需个性化诊疗康复。
一、定义
医学领域中的高位截瘫是指脊髓损伤平面位于第4颈椎(C4)及其以上部位,致使颈部以下肢体出现运动、感觉功能严重障碍甚至丧失的综合征。
二、病因
(一)外伤因素
常见于车祸、高处坠落等意外事件,造成脊柱骨折、脱位,进而损伤脊髓。例如,高速车祸中脊柱受剧烈撞击,可引发椎体骨折移位,压迫或直接损伤脊髓,导致高位截瘫。
(二)疾病因素
某些疾病也可引发高位截瘫,如脊髓炎(病毒、细菌等感染脊髓,导致脊髓炎症性损伤)、脊髓肿瘤(脊髓内或周围肿瘤生长压迫脊髓)等,逐步侵犯脊髓,影响其正常功能。
三、临床表现
(一)运动障碍
损伤平面以下肢体出现运动功能严重受限,表现为四肢瘫或双下肢瘫,患者难以自主完成肢体的抬举、行走等动作,严重者完全丧失运动能力。
(二)感觉障碍
损伤平面以下的痛觉、温度觉、触觉等感觉功能丧失或减退,患者对相应部位的刺激无法正常感知。
(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可出现二便失禁,即无法自主控制大小便的排出;还可能伴有性功能障碍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脊柱外伤史、脊髓疾病史等相关情况,这对判断高位截瘫的可能病因有重要意义。
(二)体格检查
通过对患者肢体运动、感觉功能的检查,初步评估脊髓损伤的平面及程度。
(三)影像学检查
1.脊柱X线:可观察脊柱骨骼的形态,发现是否存在骨折、脱位等异常情况。
2.CT检查:能清晰显示脊柱骨折、脱位的具体情况,帮助明确脊髓受压的部位。
3.MRI检查:可准确判断脊髓损伤的程度,如脊髓是否有水肿、出血、断裂等病变,是诊断高位截瘫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五、治疗要点
(一)早期手术治疗
对于因脊柱骨折、脱位导致脊髓受压的患者,早期可通过手术解除脊髓压迫,如进行脊柱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二)后期康复治疗
1.物理治疗:利用物理因子(如电刺激、超声波等)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维持肌肉张力,辅助肢体功能恢复。
2.康复训练:包括运动功能训练,帮助患者改善肢体运动能力,逐步恢复部分自理能力;还需进行二便管理等相关训练,提升生活自理水平。
六、特殊人群相关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发生高位截瘫多因意外创伤,需特别加强安全防护,避免儿童接触可能导致脊柱外伤的危险场景,如高处攀爬等,以降低高位截瘫的发生风险。
(二)女性
女性高位截瘫患者需重点关注泌尿系统感染问题,由于二便失禁等情况,需定期进行清洁导尿等操作,保持泌尿系统清洁,预防感染。
(三)老年
老年高位截瘫患者长期卧床易引发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需加强护理,定期为患者翻身,防止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形成压疮;定时为患者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保证合理饮食,维持身体基本机能。
(四)病史相关
有脊柱外伤史、脊髓疾病史等人群属于高位截瘫的高危人群,在诊疗过程中需重点依据相关病史制定个性化的诊疗及康复方案,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