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酸中毒是婴儿体内酸性物质积聚或碱性物质丢失过多致血液pH值低于正常范围的病理状态,分代谢性和呼吸性酸中毒,前者因摄入丢失不足或酸性物质产生过多,后者因肺通气不足,可通过血气分析等诊断,需针对病因治疗、纠正酸中毒,可通过合理喂养等预防,婴儿因器官功能不完善等易发病,要密切观察、保证生活方式健康及关注高危病史婴儿。
代谢性酸中毒
病因:
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婴儿腹泻时,肠道丢失大量碱性物质,如碳酸氢盐,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例如,轮状病毒肠炎是婴儿常见的腹泻原因,病毒侵犯肠道上皮细胞,影响钠-葡萄糖协同转运,导致大量水和电解质包括碳酸氢盐丢失。
体内酸性物质产生过多:婴儿饥饿时,脂肪分解增加,产生大量酮体,可引起酮症酸中毒。早产儿由于代谢功能不完善,更容易发生此类情况。另外,严重感染时,机体代谢紊乱,糖代谢障碍,无氧酵解增加,乳酸产生增多,也可导致乳酸酸中毒。
表现:婴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呼吸稍快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嗜睡、昏迷等。
呼吸性酸中毒
病因:主要是由于肺通气不足引起二氧化碳潴留导致。婴儿呼吸道梗阻是常见原因,如喉头水肿、气管异物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也可导致呼吸性酸中毒,因为患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肺泡萎陷,通气不足,二氧化碳排出障碍。
表现:婴儿可能有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表现,呼吸节律可能异常。
婴儿酸中毒的诊断
血气分析:是诊断酸中毒的重要依据。通过测定动脉血的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碳酸氢根(HCO)等指标来判断。代谢性酸中毒时,pH值降低,HCO降低;呼吸性酸中毒时,pH值降低,PaCO升高。
临床症状和病史:结合婴儿的病史,如是否有腹泻、感染、呼吸道梗阻等情况,以及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判断。例如,有腹泻病史,同时血气分析显示代谢性酸中毒表现,可考虑腹泻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
婴儿酸中毒的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腹泻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需要积极治疗腹泻,补充丢失的液体和电解质。对于感染引起的酸中毒,需要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如果是呼吸道梗阻导致的呼吸性酸中毒,需要解除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纠正酸中毒:轻度代谢性酸中毒可通过纠正病因,机体自身调节部分纠正。当pH值低于7.2时,可考虑补充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但补充碳酸氢钠需要谨慎,因为婴儿的机体调节能力有限,过量补充可能导致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主要是改善通气,增加二氧化碳排出,而不是直接补充碱性物质。
婴儿酸中毒的预防
合理喂养:保证婴儿营养均衡,避免饥饿导致脂肪分解产生过多酮体。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要注意自身营养,保证乳汁质量。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要按照正确的比例调配奶粉。
预防感染:注意婴儿的个人卫生,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避免接触感染源。按时接种疫苗,增强婴儿的抵抗力。
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婴儿的呼吸道护理,避免异物进入呼吸道。对于有呼吸道疾病高危因素的婴儿,如早产儿,要加强监测。
特殊人群(婴儿)酸中毒的温馨提示
年龄因素:婴儿的各个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尤其是肾脏的代谢调节功能和肺的通气功能相对较弱,所以更容易发生酸中毒且病情变化较快。在护理婴儿时,要密切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呼吸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如精神萎靡、呼吸急促或困难等,应及时就医。
生活方式:要保证婴儿有充足的休息,合理安排喂养时间和方式。避免让婴儿处于寒冷环境,因为寒冷可能导致婴儿代谢紊乱,增加酸中毒的发生风险。
病史因素:对于有早产、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病史的婴儿,属于酸中毒的高危人群,要加强健康监测,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进行干预。在照顾这类婴儿时,要更加细心,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护理和喂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