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可通过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异常、异常阴道出血等症状表现,妇科检查中宫颈举痛、附件区压痛的体征,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RP升高,阴道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发现异常,B超检查发现盆腔积液、输卵管增粗等异常来综合判断,怀疑患病应及时就医做全面相关检查以便早期诊治。
一、症状表现
(一)下腹部疼痛
盆腔炎患者多有下腹部疼痛,可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年轻女性性生活活跃,感染后炎症刺激更易出现明显下腹部疼痛;而更年期女性因激素水平变化,疼痛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仍需重视。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卫生习惯差等可能增加盆腔炎发生风险,进而使疼痛症状更易出现。有盆腔手术史等病史的人群,发生盆腔炎导致下腹部疼痛的概率相对更高。
(二)阴道分泌物异常
阴道分泌物增多,可呈脓性、有异味。例如,分泌物颜色发黄、质地粘稠且伴有臭味。不同性别在这方面表现无本质差异,但女性因生理结构特点,更易受阴道分泌物异常影响。年龄较小的女性若不注意外阴卫生等,也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需加强护理。
(三)异常阴道出血
可表现为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期出血或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性交后出血需警惕盆腔炎可能;年轻女性月经周期紊乱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时,也要考虑盆腔炎等妇科疾病影响。有流产史、宫腔操作史等病史的人群,发生异常阴道出血合并盆腔炎的几率增加。
二、妇科检查体征
(一)宫颈举痛
医生进行妇科检查时,触碰宫颈会引起患者疼痛。这是盆腔炎较为典型的体征之一,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宫颈举痛的表现程度可能不同,但都是盆腔炎的重要判断依据。
(二)附件区压痛
附件区(包括输卵管、卵巢等)有明显压痛。例如,按压下腹部两侧附件区域时患者感觉疼痛明显。有盆腔炎症病史复发的人群,附件区压痛可能更显著,而健康女性一般无此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体内有炎症反应。一般来说,白细胞正常参考值为(4-10)×10/L,中性粒细胞正常比例约50%-70%,当盆腔炎发生时,白细胞计数可超过1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相应升高。不同年龄人群血常规指标可能有生理性波动,如儿童白细胞计数相对较高,但发生炎症时变化规律与成人相似;孕期女性血常规也会有一定变化,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是否因盆腔炎导致指标异常。
(二)C-反应蛋白(CRP)
CRP升高,CRP正常参考值一般小于10mg/L,盆腔炎时CRP可明显升高。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炎症发生时迅速升高,对判断盆腔炎的炎症活动程度有一定帮助。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吸烟、酗酒者可能影响CRP水平,但主要还是依据其绝对值及动态变化来辅助判断盆腔炎。
(三)阴道分泌物涂片或培养
阴道分泌物涂片可发现大量白细胞、细菌等,培养可明确病原体。例如,通过革兰染色等涂片方法能观察到异常的微生物存在;培养出常见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时,有助于确诊盆腔炎。有不洁性生活史的人群,阴道分泌物培养发现病原体的几率相对较高,需格外重视检查结果。
四、影像学检查
(一)B超检查
可发现盆腔积液、输卵管增粗等异常。盆腔积液量一般大于10mm时可能提示盆腔炎,输卵管增粗等表现也支持盆腔炎的诊断。不同年龄人群盆腔B超表现有差异,儿童盆腔B超检查相对较少应用,而育龄女性通过B超检查能较清晰观察盆腔情况;有盆腔手术史的人群,B超检查可能发现术后盆腔组织的异常改变,需与盆腔炎表现鉴别。
通过综合以上症状表现、妇科检查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情况,来判断是否患有盆腔炎。如果怀疑有盆腔炎,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相关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