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溃烂的处理包括清创、抗感染、敷料使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支持等方面。清洁浅表的用生理盐水冲洗,有坏死组织需专业清创;局部用合适抗生素软膏,有全身感染症状则据药敏选敏感抗生素全身用药;湿性敷料适用于渗出多的,泡沫敷料用于轻度至中度渗出的;定期翻身和用减压设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保证蛋白质摄入并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素以促进创面愈合。
一、清创处理
1.对于清洁、浅表的褥疮溃烂:使用生理盐水轻柔冲洗创面,去除表面的污染物等。研究表明,生理盐水冲洗能有效降低创面感染风险,且对组织刺激性小,适用于大多数情况,尤其适用于皮肤状况相对较好、溃烂较表浅的患者,可每日进行1-2次冲洗。
2.对于有坏死组织的褥疮溃烂:需要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清创。例如采用外科清创的方法,清除坏死组织,这有助于促进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清创操作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避免造成二次感染。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机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弱,清创时更要谨慎操作,确保清创彻底但又不过度损伤周围健康组织。
二、创面抗感染治疗
1.局部外用抗感染药物:根据创面情况可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等。莫匹罗星软膏对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对于儿童患者,应避免使用可能有较大副作用的强抗生素外用制剂,优先选择相对温和且有效的药物。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由于其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更要密切关注创面抗感染情况,必要时可能需要加强抗感染措施或延长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
2.全身抗感染治疗:如果褥疮溃烂伴有全身感染症状,如发热、白细胞升高等,需要根据创面分泌物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全身抗感染治疗。在用药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情况,尤其是老年患者肝肾功能有所减退,需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抗生素。
三、创面敷料的使用
1.湿性敷料:如藻酸盐敷料等,适用于渗出较多的褥疮溃烂。藻酸盐敷料能吸收创面渗出液,形成湿性环境,有利于创面愈合。对于长期卧床、活动不便的患者,使用湿性敷料可以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但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创面情况,定期更换敷料,一般根据渗出情况1-3天更换一次。
2.泡沫敷料:适用于轻度至中度渗出的褥疮溃烂。泡沫敷料具有吸收渗出液、隔离创面、减轻摩擦等作用。对于小儿患者,使用泡沫敷料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规格,避免因固定不当等造成不适。
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1.定期翻身: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是预防和治疗褥疮溃烂的重要措施。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要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对于老年患者和小儿患者,翻身时更要注意动作轻柔,保护好皮肤。通过定期翻身可以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减少受压部位的持续缺血情况。
2.使用减压设备:如气垫床等。气垫床可以通过交替充气和放气,使患者身体受压部位不断变化,有效减轻局部压力。对于行动不便、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气垫床的使用能显著降低褥疮发生及加重的风险。但在使用气垫床时,要注意调整合适的气压,避免过高或过低影响使用效果。
五、营养支持
1.保证蛋白质摄入:充足的蛋白质有助于创面愈合。可以通过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对于老年患者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可适当调整食物的烹饪方式,如将肉类做成易消化的肉末等。对于小儿患者,要保证其营养均衡,满足生长发育及创面修复对蛋白质的需求。
2.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素:维生素C、维生素E等对创面愈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维生素C可以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通过多吃新鲜蔬菜(如西兰花、菠菜等富含维生素C)和坚果(如杏仁等富含维生素E)来补充相应营养素。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在补充营养时要注意控制血糖,避免因血糖过高影响创面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