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瘙痒、异味、白带异常可能由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宫颈炎、外阴局部病变、全身性疾病等引起,治疗需针对不同病因,如阴道炎用相应抗微生物药物,宫颈炎分急慢性治疗,其他情况针对局部病变或全身性疾病治疗,妊娠期、儿童、老年女性有各自特殊注意事项。
一、原因
(一)阴道炎相关
细菌性阴道病:由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大量繁殖。性生活频繁、多个性伴侣、阴道灌洗等可增加患病风险,阴道分泌物有鱼腥味,伴外阴瘙痒、灼热感等。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主要由白假丝酵母菌引起,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者易发病,白带呈豆腐渣样或凝乳状,外阴瘙痒明显,奇痒难忍。
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经性交直接传播或间接传播,月经前后阴道pH改变,隐藏在腺体及阴道皱襞中的滴虫得以繁殖,出现白带增多,呈稀薄脓性、泡沫状、有异味,外阴瘙痒部位主要为阴道口及外阴。
(二)宫颈炎
急性宫颈炎可由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感染引起,慢性宫颈炎多由急性宫颈炎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转变而来,主要症状为白带增多,呈黏液脓性,可伴有外阴瘙痒、灼热感,也可出现性交后出血等症状。
(三)其他原因
外阴局部病变:外阴湿疹、外阴营养不良等可引起外阴瘙痒,同时可能伴有局部皮肤改变,如湿疹会有皮疹等,外阴营养不良会有皮肤变白等,病变部位皮肤可能有异常分泌物刺激出现异味。
全身性疾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含糖量高,刺激外阴可引起瘙痒、异味,同时白带可能受血糖影响出现异常;黄疸患者也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包括外阴瘙痒,同时可能伴有皮肤、巩膜黄染等表现,白带也可能因全身状况异常出现异常。
二、治疗
(一)阴道炎的治疗
细菌性阴道病:可选用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克林霉素等。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消除诱因,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局部或全身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制剂、咪康唑制剂、氟康唑等。
滴虫性阴道炎:治疗需全身用药,主要药物为甲硝唑,性伴侣应同时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二)宫颈炎的治疗
急性宫颈炎:根据病原体选用针对性抗生素,如淋病奈瑟菌感染选用头孢曲松钠等,沙眼衣原体感染选用阿奇霉素等。
慢性宫颈炎:可采用物理治疗,如激光、冷冻、微波等,也可局部应用药物治疗。
(三)其他情况的治疗
外阴局部病变:外阴湿疹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等;外阴营养不良需根据病情采用相应治疗,如局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同时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
全身性疾病:糖尿病患者需积极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从而缓解外阴瘙痒等症状;黄疸患者需针对引起黄疸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如肝炎引起的黄疸需进行保肝、抗病毒等治疗等。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妊娠期女性
若妊娠期出现外阴瘙痒、异味、白带异常,由于妊娠期生理变化及用药对胎儿的影响,需谨慎用药。例如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一般以局部治疗为主,避免全身用药,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真菌药物,同时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
(二)儿童
儿童出现外阴瘙痒、异味、白带异常相对较少见,多与卫生不良等有关。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可用清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穿着棉质、宽松的内裤,若症状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因为儿童器官发育未成熟,药物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三)老年女性
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外阴阴道炎症等问题。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可适当使用一些温和的外阴清洁剂,同时若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用药时要考虑到老年女性可能存在的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