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是源于黑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常见于皮肤等部位其临床表现有颜色形状大小改变及瘙痒出血溃疡等发病风险因素包括紫外线暴露种族遗传因素原有色素痣诊断方法有皮肤检查和病理活检治疗方式有手术治疗及中晚期的辅助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有先天性巨大色素痣需关注老年人治疗需考虑身体耐受性女性妊娠期发现痣变化要重视。
黑色素瘤是一种来源于黑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常见于皮肤,也可见于黏膜(包括消化道、呼吸道等)、眼葡萄膜等部位。
皮肤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
颜色改变:正常皮肤的颜色通常较为均匀,而黑色素瘤的颜色往往不均匀,可在棕色、黑色的基础上掺杂红色、白色、蓝色等多种颜色。例如,一些早期的黑色素瘤可能表现为原有色素痣颜色加深。
形状改变:普通痣通常边缘规则、光滑,而黑色素瘤的边缘常不规则,可呈锯齿状等。另外,黑色素瘤的直径一般大于6毫米,当然也有小于此数值的情况,但需要引起重视。
大小变化:黑色素瘤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
症状表现: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瘙痒、出血、溃疡等症状。
发病风险因素
紫外线暴露:长期受到紫外线照射是皮肤黑色素瘤的重要危险因素。例如,生活在紫外线辐射较强地区的人群,如赤道附近地区的居民,患黑色素瘤的风险相对较高。长期从事户外工作且未做好防晒措施的人,如农民、渔民等,紫外线暴露机会多,患病风险增加。
种族:白种人患黑色素瘤的概率相对较高,而肤色较深的人种患病风险相对较低,但这也不是绝对的,随着紫外线暴露等因素的影响,其他种族患黑色素瘤的风险也在逐渐上升。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综合征与黑色素瘤的发病相关,如家族性不典型多发性黑色素瘤-皮肤癌综合征等。如果家族中有黑色素瘤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黑色素瘤的风险可能会增加。例如,有研究表明,携带CDKN2A等基因突变的个体,患黑色素瘤的风险显著升高。
原有色素痣:一些先天性色素痣、发育不良痣等原有色素痣发生恶变的风险较高。先天性色素痣如果直径较大,如直径大于20毫米,其恶变风险相对较高;发育不良痣表现为痣细胞形态和排列异常,也容易发展为黑色素瘤。
诊断方法
皮肤检查:医生会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全面检查,观察可疑病变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例如,使用皮肤镜检查可以更清晰地观察皮肤病变的微观结构,帮助医生判断病变是否为黑色素瘤。
病理活检:这是诊断黑色素瘤的金标准。医生会切取部分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等,以确定是否为黑色素瘤以及其病理类型等。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对于早期黑色素瘤,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需要切除病变组织以及周围一定范围的正常组织,以确保彻底清除肿瘤细胞。例如,对于早期皮肤黑色素瘤,根据病变的厚度等情况,切除范围可能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
辅助治疗:对于中晚期黑色素瘤,可能需要结合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辅助治疗手段。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如一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靶向治疗则是针对肿瘤细胞特定的靶点进行治疗,例如针对BRAF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治疗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黑色素瘤相对较少,但如果儿童有先天性巨大色素痣等情况,需要密切关注痣的变化,因为先天性巨大色素痣有较高的恶变风险。家长应注意观察儿童皮肤痣的情况,如发现痣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颜色改变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患黑色素瘤时,可能在症状表现上与其他人群有所不同,且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其身体耐受性等情况。例如,在手术治疗后,老年人恢复可能相对较慢,需要加强术后护理等。
女性:女性在妊娠期等特殊时期,如果发现皮肤痣的变化,需要特别重视。因为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影响痣的状态,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