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常见妇科疾病包括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蒂扭转、异位妊娠、子宫肌瘤红色样变、慢性宫颈炎。盆腔炎多见于性活跃生育期女性,下腹痛持续,活动或性交后加重;子宫内膜异位症多见于25-45岁育龄妇女,下腹痛和痛经进行性加重;卵巢囊肿蒂扭转好发于育龄女性,突然一侧下腹剧痛伴恶心等;异位妊娠以输卵管妊娠常见,停经后腹痛与阴道流血;子宫肌瘤红色样变多见于育龄女性妊娠期或产褥期,剧烈下腹痛伴恶心等;慢性宫颈炎多见于育龄妇女,部分有下腹或腰骶部隐痛,性交、月经前后加重。各病有不同发病情况、腹痛表现及相关因素。
一、盆腔炎
1.发病情况: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多见于性活跃的生育期妇女,初潮前、无性生活和绝经后妇女很少发生。
2.腹痛表现:下腹部疼痛通常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病情严重时可出现高热、寒战、食欲不振等症状。例如,有研究显示约70%-80%的盆腔炎患者会出现下腹痛的症状。
3.相关因素:不洁性生活史、宫腔操作史(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等)可能增加盆腔炎的发病风险,经期卫生不良也与盆腔炎的发生有关。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
1.发病情况: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多见于25-45岁的育龄妇女。
2.腹痛表现:下腹痛和痛经是主要症状,疼痛多位于下腹深部和腰骶部,呈进行性加重,可在月经来潮时出现,并持续整个经期。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性交痛、不孕等情况。研究表明,约5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有痛经症状,约30%-50%的患者伴有不孕。
3.相关因素:遗传因素、免疫炎症因素、经血逆流等都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相关,例如有家族中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女性,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三、卵巢囊肿蒂扭转
1.发病情况:常见于瘤蒂较长、中等大小、活动度良好、重心偏于一侧的卵巢囊肿,如皮样囊肿等,好发于育龄女性。
2.腹痛表现:突然发生一侧下腹剧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疼痛的发生是由于囊肿蒂部扭转,导致囊肿缺血坏死。例如,卵巢囊肿蒂扭转起病较急,疼痛较为剧烈。
3.相关因素:剧烈运动、突然改变体位等可能诱发卵巢囊肿蒂扭转,卵巢囊肿本身的大小、性质等是发生蒂扭转的基础因素。
四、异位妊娠
1.发病情况: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多见于有性生活的生育期女性,尤其是曾有输卵管炎症、输卵管手术史等的女性。
2.腹痛表现:典型症状为停经后腹痛与阴道流血。腹痛多为一侧下腹部隐痛或酸胀感,当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时,突感一侧下腹部撕裂样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例如,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时的腹痛较为剧烈,如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
3.相关因素:输卵管炎症是异位妊娠的主要病因,此外,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避孕失败等也可能增加异位妊娠的发生风险。
五、子宫肌瘤红色样变
1.发病情况:多见于育龄女性,是子宫肌瘤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变性,常发生在妊娠期或产褥期。
2.腹痛表现:患者可出现剧烈下腹痛,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肌瘤局部有压痛。例如,妊娠期女性如果出现子宫肌瘤红色样变,腹痛症状较为明显。
3.相关因素:妊娠期间子宫血运丰富,肌瘤内小血管发生退行性变,引起血栓或溶血,血红蛋白渗入肌瘤内,导致肌瘤迅速增大,发生红色样变。
六、慢性宫颈炎
1.发病情况:多见于育龄妇女,常由急性宫颈炎迁延而来。
2.腹痛表现:部分患者可有下腹或腰骶部隐痛,常在性交、月经前后加重。此外,还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性交后出血等症状。有资料显示,约20%-30%的慢性宫颈炎患者有下腹隐痛的表现。
3.相关因素:分娩、流产、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感染是慢性宫颈炎的主要病因,另外,不洁性生活等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