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可由耳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其他系统疾病引起。耳部疾病中梅尼埃病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中青年多发;耳石症因耳石脱离正常位置致眩晕,老年人易患。神经系统疾病中前庭神经炎多由病毒感染前庭神经引发,后循环缺血因后循环区域血管病变影响平衡神经结构,中老年人及有基础病者易患。其他系统疾病中心血管疾病中血压不稳或心律失常可致脑供血不足引发眩晕;眼部疾病中青光眼或屈光不正可因视觉与前庭信息不协调致眩晕;全身代谢性疾病中糖尿病代谢紊乱可影响内耳致眩晕,各相关疾病有其不同发病机制、好发人群及伴随症状。
一、耳部疾病相关引起的眩晕症
(一)梅尼埃病
1.发病机制:梅尼埃病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目前认为主要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内耳膜迷路积水会导致膜迷路扩张,影响内耳的平衡感知功能,从而引发眩晕。这种疾病在中青年人群中相对常见,性别差异不十分显著,但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梅尼埃病患者,其他成员患病风险可能会增加。其发作往往与劳累、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发作时眩晕程度较为严重,常伴有耳鸣、耳闷胀感以及听力下降等症状。
(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
1.发病机制:耳石症是由于耳石脱离了正常的位置,当头位变化时,耳石刺激半规管,导致内耳平衡感知紊乱,引起眩晕。这种情况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可能与年龄增长导致耳石退化等因素有关。一般在特定头位变动时诱发眩晕,持续时间较短,通常不超过1分钟。
二、神经系统相关引起的眩晕症
(一)前庭神经炎
1.发病机制:前庭神经炎多是由于病毒感染累及前庭神经所致。发病前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病毒感染引起前庭神经的炎症反应,影响前庭神经对平衡信号的传导,从而引发眩晕。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发病时眩晕较为剧烈,可持续数天至数周,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但一般无耳鸣、听力下降等耳部症状。
(二)后循环缺血
1.发病机制:后循环缺血是由于供应脑干、小脑等后循环区域的血管发生缺血性病变,影响了前庭神经核等与平衡相关的神经结构的血液供应,导致眩晕。常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这些基础疾病会导致血管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或堵塞,从而引发后循环缺血。眩晕可伴有头痛、肢体麻木、言语不利等神经系统症状。
三、其他系统相关引起的眩晕症
(一)心血管疾病
1.发病机制:某些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可能会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进而导致眩晕。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稳定,血压波动较大时,脑部血流灌注会受到影响;心律失常患者如存在严重的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会使心脏泵血功能异常,脑部供血不足,引发眩晕。高血压在中老年人群中高发,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群风险更高。眩晕症状可因基础疾病的不同而有差异,可能伴有血压异常、心悸等表现。
(二)眼部疾病
1.发病机制:某些眼部疾病,如屈光不正、青光眼等,也可能导致眩晕。例如,青光眼患者眼压升高时,可能会通过神经反射影响到平衡感觉,引起眩晕。屈光不正患者如果长期未矫正,视物时需要过度调节,也可能导致视觉信息与前庭信息不协调,引发眩晕。眼部疾病在各年龄段都可能出现,青光眼在中老年人群中相对多见,屈光不正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眩晕症状可能伴有视力模糊、眼痛等眼部相关表现。
(三)全身代谢性疾病
1.发病机制:像糖尿病引起的代谢紊乱,可能会影响内耳的神经功能和血管供应,从而导致眩晕。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神经和血管,内耳的神经和血管受到影响后,平衡功能就会出现问题。糖尿病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且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眩晕可作为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表现,可能伴有血糖异常、多饮、多食、多尿等糖尿病相关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