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多见于性活跃生育期女性,病因包括病原体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经期卫生不良、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有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发热等症状,通过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分抗生素和手术,需注意性生活、宫腔操作、下生殖道感染、经期卫生及增强体质来预防。
一、定义
急性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的急性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多发生在性活跃的生育期女性,初潮前、无性生活和绝经后女性很少发生。
二、病因
1.病原体感染
主要病原体有外源性病原体及内源性病原体,外源性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内源性病原体来自阴道内的微生物群,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
发生盆腔炎后,若患者性生活频繁,尤其是初次性交年龄小、有多个性伴侣、性交过频以及性伴侣有性传播疾病者,会增加感染风险。
2.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等,由于手术消毒不严格或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导致下生殖道内源性菌群的病原体上行感染。
3.经期卫生不良
月经期间子宫内膜剥脱,宫腔内血窦开放,并有凝血块存在,为细菌滋生提供了良好条件,若不注意卫生,使用不洁的月经垫、经期性交等,均可使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炎症。
4.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
如阑尾炎、腹膜炎等,炎症可通过直接蔓延引起盆腔炎症,一般多见于患有阑尾炎时,炎症可逐渐蔓延至盆腔,引起输卵管炎等。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腹痛:下腹部疼痛是主要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出现持续性腹痛,活动或性交后加重。若病情发展为盆腔脓肿,可出现局部压迫刺激症状,如排尿困难、尿频、腹泻、里急后重感和排便困难等。
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分泌物量增多,可为脓性、有臭味,也可呈血性。
发热:病情严重时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8-40℃以上,伴有寒战。
其他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2.体征
妇科检查:阴道可见脓性臭味分泌物;宫颈充血、水肿,若有宫颈管黏膜炎症,可见脓性分泌物从宫颈口流出;穹窿有明显触痛;宫颈举痛;宫体稍大,有压痛,活动受限;子宫两侧压痛明显,若为输卵管炎,可触及增粗的输卵管,有明显压痛;若有输卵管卵巢脓肿,可触及包块且压痛明显、不活动。
四、诊断
1.病史:详细询问患者的性生活史、月经史、近期宫腔操作史等。
2.症状与体征:根据上述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有炎症反应。
宫颈分泌物涂片及培养:可检测出病原体,有助于明确病因。
阴道分泌物检查:了解阴道内微生物情况,排查是否存在感染病原体。
4.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可发现输卵管增粗、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积液等情况,有助于诊断。
五、治疗
1.抗生素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初始治疗往往需静脉给药,常用的抗生素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等,需足量、足疗程应用,以彻底清除病原体,改善症状及体征,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2.手术治疗
指征:主要用于治疗抗生素控制不满意的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
手术方式:可根据情况选择经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手术范围应根据病变范围、患者年龄、一般状态等全面考虑。
六、预防
1.注意性生活卫生:减少性传播疾病,性交前后双方都应清洗外生殖器。
2.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严格掌握宫腔操作的适应证,做好术前术后的消毒工作。
3.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如阴道炎、宫颈炎等,防止其上行感染引起盆腔炎。
4.经期卫生:月经期间应选用合格的月经垫,保持外阴清洁,禁止经期性交。
5.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疾病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