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症病因复杂,分内在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有系统性疾病、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外在因素包括皮肤干燥、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因素、感染因素。不同人群病因侧重点不同,特殊人群皮肤瘙痒与基础疾病病情控制相关。
系统性疾病:许多全身性疾病都可能引发皮肤瘙痒症,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会使皮肤内的渗透压改变,刺激神经末梢,从而导致瘙痒;肾脏疾病患者,尤其是肾功能不全时,体内的尿素等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在皮肤沉积,可引起瘙痒;肝胆疾病,像胆汁淤积性肝病,胆汁淤积会使胆盐在皮肤沉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导致瘙痒;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也可能导致皮肤瘙痒,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机体代谢加快,皮肤血液循环增加等因素可能引发瘙痒,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皮肤代谢减缓,皮肤干燥等也可导致瘙痒;恶性肿瘤,如淋巴瘤、白血病等,肿瘤细胞释放的一些物质可能引起瘙痒。
神经精神因素:神经精神因素也是皮肤瘙痒症的重要病因。比如神经官能症、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由于神经功能紊乱,对瘙痒的感知阈值降低,更容易出现皮肤瘙痒症状;此外,大脑皮层感觉中枢的功能失调,如动脉硬化、脑肿瘤等脑部疾病,也可能干扰正常的瘙痒感觉传导,引发皮肤瘙痒。
内分泌因素:内分泌失调在皮肤瘙痒症的发病中也起作用。比如妊娠期女性,在妊娠中晚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剧烈变化,可能出现妊娠性瘙痒症;更年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皮肤变得干燥,容易发生瘙痒。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皮肤病也可伴有瘙痒症状,比如遗传性鱼鳞病,患者皮肤角质层异常,水分流失增加,皮肤干燥,常伴有明显瘙痒;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等遗传性皮肤病也可能出现瘙痒表现。
外在因素
皮肤干燥:这是常见的外在因素之一。老年人皮肤的皮脂腺和汗腺功能减退,皮肤水分流失增多,容易出现皮肤干燥,从而引发瘙痒;在秋冬季节,空气湿度较低,人体皮肤水分蒸发加快,如果不注意皮肤保湿,也会导致皮肤干燥瘙痒;一些过度清洁皮肤的行为,如频繁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热水烫洗皮肤等,会破坏皮肤表面的皮脂膜,使皮肤更加干燥,引发瘙痒。
环境因素: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变化可影响皮肤瘙痒。例如冬季气候寒冷干燥,皮肤血管收缩,汗腺、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干燥,容易瘙痒;夏季炎热潮湿,出汗较多,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也可能引起瘙痒。此外,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化妆品、洗涤剂、某些工业化学品等,可能刺激皮肤,导致接触性瘙痒。
生活方式因素:一些不良生活方式也与皮肤瘙痒有关。长期饮酒、吸烟的人,皮肤的血液循环和营养状态可能受到影响,容易出现瘙痒;过度搔抓皮肤会破坏皮肤屏障,进一步加重瘙痒,形成恶性循环;穿着化纤材质的衣物,透气性差,与皮肤摩擦容易引起瘙痒。
感染因素:某些微生物感染也可导致皮肤瘙痒。比如真菌感染引起的体癣、股癣等,真菌在皮肤繁殖,刺激皮肤产生炎症反应,引起瘙痒;寄生虫感染,如疥疮,是由疥螨寄生在皮肤引起的,疥螨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会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导致剧烈瘙痒;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等出疹性疾病,在出疹前或出疹过程中也可能伴有皮肤瘙痒。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皮肤瘙痒症的病因可能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儿童皮肤瘙痒症,可能与卫生习惯、接触某些过敏原(如玩具、衣物材质等)、感染(如病毒感染引起的皮疹伴瘙痒)等因素相关;女性在经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内分泌变化等因素对皮肤瘙痒的影响更为突出;老年人由于皮肤生理功能衰退等内在因素是皮肤瘙痒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生活方式方面,年轻人可能因频繁使用刺激性化妆品、过度熬夜等导致皮肤瘙痒,而老年人可能因皮肤干燥、慢性疾病等因素为主。特殊人群如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其皮肤瘙痒往往与基础疾病的病情控制情况密切相关,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皮肤瘙痒更容易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