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中风需从病史采集与症状评估、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不同年龄患者在各方面表现有差异,如不同年龄基础疾病、症状、反射、检查表现等不同,各检查有其特点及对不同年龄患者的意义,如头颅CT可初步筛查,头颅MRI敏感性特异性高,DSA是脑血管病变诊断金标准等,实验室检查可了解血液及生化情况,其他检查有助于评估脑血管血流等情况。
症状评估: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常出现的症状包括突发的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言语不清、视物模糊、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不同年龄的患者症状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相对少见缺血性脑中风,但一旦发生可能症状更不典型,而老年人可能基础疾病较多,症状可能被基础疾病掩盖。
神经系统检查
意识状态: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是清醒、嗜睡、昏睡还是昏迷等。不同年龄的患者对疾病的耐受和意识反应不同,儿童对缺血性脑中风的耐受可能相对较差,意识改变可能更迅速。
肌力和肌张力:检查患者各肢体的肌力,判断有无肌力减退,以及肌张力是增高还是降低等。例如,脑中风导致一侧肢体肌力下降,通过对不同年龄患者的检查可以发现儿童可能因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等因素表现不同,而老年人可能同时合并肌肉萎缩等情况影响肌力评估。
反射:包括深反射(如膝反射、跟腱反射等)和浅反射(如腹壁反射等),观察反射是否对称、有无亢进或减弱等。不同年龄的正常反射值不同,例如儿童的反射特点与成人不同,通过反射检查有助于判断神经系统受损情况。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是初步筛查缺血性脑中风的常用方法,发病早期头颅CT可能无明显异常,但数小时后可显示低密度梗死灶。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头颅CT的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缺血性脑中风的头颅CT表现与成人也有所不同,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判断。头颅CT可以快速排除脑出血等其他类似疾病。
头颅MRI:对缺血性脑中风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发病数小时内即可发现脑梗死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发病早期就能检测到缺血半暗带,有助于早期诊断和评估预后。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头颅MRI的扫描参数等可能需要调整以获得最佳图像,例如儿童可能需要考虑辐射剂量等问题,更多采用MRI检查。
脑血管造影(DSA):是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可以明确脑血管是否存在狭窄、闭塞、动脉瘤等情况。对于怀疑有脑血管畸形、血管炎等特殊病因导致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DSA检查尤为重要。不同年龄的患者进行DSA检查的风险和操作难度可能不同,例如儿童血管较细,操作相对复杂。
实验室检查
血液常规: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有无感染等情况,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这对于缺血性脑中风的病因判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的患者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的正常范围不同,例如新生儿的凝血功能与成人不同。
生化检查:如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检查。血糖异常(过高或过低)、血脂异常(如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等)都是缺血性脑中风的危险因素,肝肾功能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整体脏器功能,为后续治疗用药提供参考。老年人可能因肝肾功能减退等因素影响药物代谢,需要特别关注肝肾功能指标。
其他检查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以检测颅内动脉的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等,有助于评估脑血管的血流情况,对于筛查脑血管狭窄等有一定帮助。不同年龄的患者颅内血管的TCD表现不同,儿童的血管弹性等与成人不同,TCD结果解读需要结合年龄因素。
颈动脉超声:可以检查颈动脉有无斑块、狭窄等情况,因为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对于有颈动脉病变风险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等,颈动脉超声检查很有必要。不同年龄的患者颈动脉超声表现不同,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