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呕吐、拉肚子伴低烧可能由感染因素(病毒如轮状、诺如病毒,细菌如大肠杆菌感染)或非感染因素(饮食不当、腹部着凉)引起,需一般护理(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腹部保暖)、观察病情(监测体温、观察呕吐腹泻情况),出现精神差、严重脱水、高热不退、呕吐物或大便异常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一、可能的原因
(一)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常见病原体,除了引起呕吐、腹泻症状外,还常伴有低热。轮状病毒感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感染。研究表明,轮状病毒感染后,肠道黏膜受到损伤,导致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泻,同时机体的免疫反应可能引起低热。
诺如病毒:也可引起小孩呕吐、拉肚子和低烧,诺如病毒传染性较强,可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场所暴发流行。诺如病毒感染后,会侵袭胃肠道,引起胃肠道炎症反应,导致呕吐、腹泻,炎症反应也可能引发低热。
2.细菌感染
大肠杆菌:某些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可引起小儿肠道感染,导致呕吐、腹泻,部分患儿可伴有低热。例如产毒性大肠杆菌感染,细菌产生的毒素作用于肠道,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出现相应症状,同时机体对细菌感染的反应可导致低热。
(二)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
饮食不当:小孩如果进食过多、过快,或者食用了不洁、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过多油腻食物、生冷食物等,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呕吐、拉肚子,一般体温多为低热或不发热,但也有部分小孩可能因消化功能紊乱引发轻度炎症反应导致低热。比如一次性进食大量油炸食品,加重胃肠负担,导致消化不良,引起呕吐、腹泻和低热。
2.腹部着凉:小孩腹部保暖不当,着凉后可引起胃肠道痉挛,影响胃肠正常的消化和蠕动功能,出现呕吐、拉肚子,同时可能伴有低热。这是因为寒冷刺激导致胃肠道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胃肠道功能紊乱,并且可能引发轻微的应激性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轻度升高。
二、应对措施
(一)一般护理
1.调整饮食
暂时给小孩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等。避免进食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减轻胃肠负担。对于婴儿,可适当减少喂奶量,增加喂奶次数。例如可以给小孩煮胡萝卜汤,胡萝卜是碱性食物,含有果胶,有促使大便成形和吸附细菌及毒素的作用。
2.补充水分
呕吐、拉肚子容易导致小孩脱水,要注意给小孩补充水分。可以少量多次给小孩喂服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如果小孩不愿意喝口服补液盐,也可以喂一些温清水、米汤等。要密切观察小孩的尿量,如果尿量明显减少,提示可能有脱水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3.腹部保暖
可以给小孩腹部适当保暖,如使用暖水袋(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小孩)热敷腹部,缓解因着凉引起的胃肠道痉挛,减轻呕吐、拉肚子症状。
(二)观察病情
1.监测体温
密切监测小孩的体温变化,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体温。如果体温在38.5℃以下,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毛巾擦拭小孩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如果体温超过38.5℃,且小孩精神状态不佳等,需及时就医。
2.观察呕吐和腹泻情况
记录小孩呕吐的次数、呕吐物的性状,如是否为胃内容物、有无胆汁等;记录腹泻的次数、大便的性状,如是否为稀水样便、有无黏液脓血等。如果呕吐、腹泻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加重,如呕吐频繁到无法口服补液,腹泻次数多导致脱水表现明显等,应及时带小孩到医院就诊。
(三)及时就医情况
如果小孩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带小孩就医:
1.精神状态差:小孩出现嗜睡、烦躁不安等精神状态改变,提示病情可能较重。
2.脱水表现严重:除了尿量减少外,还出现眼窝凹陷、口唇干燥、皮肤弹性差等明显脱水症状。
3.高热持续不退:体温持续高于38.5℃,经物理降温等处理后体温无明显下降趋势。
4.呕吐物或大便有异常:如呕吐物中有血性物质,大便中有大量黏液脓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