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刺有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症性粉刺等类型。白头粉刺是肤色或白色小丘疹,不易挤出内容物,好发面部,与青春期雄激素水平升高等有关;黑头粉刺由白头粉刺发展而来,表面黑色,挤压可挤出脂栓,T区多见,与生活不规律等有关;炎症性粉刺包括丘疹(红色小丘疹,有红肿疼痛,青少年及成年人易出现,与激素、清洁等有关)、脓疱(丘疹中央形成含脓液的脓疱,红肿疼痛加剧,青少年常见)、结节(较大硬结,直径大于5毫米,疼痛明显,青少年和成年人可发生,与激素、护肤品等有关)、囊肿(深在性损害,大小不一,有波动感,伴疼痛压痛,青少年及部分成年人可能出现,青春期严重痤疮未及时治疗等可致)。
一、白头粉刺
形态表现:又称为闭合性粉刺,通常表现为肤色或白色的小丘疹,直径一般在1毫米左右,形似针头,不易被挤出内容物。其形成是由于毛囊皮脂腺导管被角质细胞堵塞,皮脂无法正常排出,在毛囊口堆积形成白色的角质栓。
好发部位:常见于面部,尤其是额头、下巴等部位,儿童及青少年均可发生,与青春期雄激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脂腺分泌旺盛,加上毛囊口角化异常有关,在儿童中若有不良生活习惯(如高糖高脂饮食等)也可能诱发。
二、黑头粉刺
形态表现:属于开放性粉刺,是白头粉刺发展而来,由于毛囊口与外界相通,角质栓被空气氧化,表面呈现黑色,挤压时可挤出头部黑色、尾部白色的脂栓,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使脂栓中的脂质氧化变色。
好发部位:同样好发于面部,以T区(额头、鼻子、下巴)更为多见,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出现,成年人中皮脂腺分泌功能活跃者更易发生,生活不规律、长期熬夜、皮肤清洁不到位等因素会促进其形成。
三、炎症性粉刺
丘疹
形态表现:在白头或黑头粉刺基础上,若发生炎症反应,会出现红色的小丘疹,直径一般在2-5毫米左右,局部有轻微的红肿、疼痛,这是因为毛囊内的细菌(如痤疮丙酸杆菌等)感染,引发了炎症细胞浸润。
好发人群及因素:青少年及成年人都可能出现,青春期人群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及皮脂腺分泌旺盛,加上皮肤油脂分泌多、清洁不彻底等,更易出现;成年人中压力大、内分泌失调、长期使用某些化妆品堵塞毛孔等也可诱发,儿童中若有皮肤感染相关病史或特殊体质也可能出现。
脓疱
形态表现:丘疹进一步发展,中央可形成脓疱,脓疱内含有白色或黄色的脓液,周围红肿更为明显,疼痛加剧,是炎症加重的表现,毛囊内的炎症反应加剧,中性粒细胞等聚集形成脓液。
好发情况:青少年群体中较为常见,在青春期雄激素水平波动大,皮脂腺分泌旺盛,若皮肤卫生状况差,就容易出现这种炎症加重的情况;成年人中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饮食不节制(如大量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导致内分泌紊乱时也易发生,儿童中较少见,但若有严重的皮肤感染问题也可能出现。
结节
形态表现:是较大的炎症性损害,直径大于5毫米,表现为皮下的硬结,触摸时质地较硬,可推动或固定,颜色可呈红色或暗红色,疼痛明显,是由于炎症深入到真皮层及周围组织,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结节。
好发人群及诱因:青少年和成年人都可能发生,青春期人群激素水平不稳定,皮脂腺分泌旺盛且毛囊口角化严重时易出现;成年人中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长期使用不恰当的护肤品导致毛囊堵塞加重炎症的人群更易出现,儿童中罕见,除非有特殊的遗传或严重皮肤疾病因素。
囊肿
形态表现:是一种深在性的炎症性损害,大小不一,可融合成较大的囊肿,触之有波动感,内容物为半液体状的粘稠物质,颜色可呈暗红色或紫红色,常伴有疼痛和压痛,是毛囊皮脂腺结构被完全破坏后形成的囊肿,内部聚集了大量的炎性渗出物、角质碎片等。
好发情况:青少年及部分成年人可能出现,青春期严重痤疮患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持续发展可形成囊肿;成年人中患有重度痤疮且伴有免疫系统异常等情况时也可能发生,儿童中几乎不会出现,除非是先天性的皮肤附属器发育异常等极罕见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