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梢神经炎可引发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感觉障碍有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异常及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运动障碍包括肌力减退和肌肉萎缩;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皮肤及指甲改变、出汗异常等,不同人群因自身情况不同表现有差异。
一、感觉障碍
1.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异常
患者常先出现手足末端的感觉异常,如针刺感、蚁走感、烧灼感等。这是因为未梢神经炎主要影响周围神经的感觉传导功能,导致神经对感觉刺激的异常感知。在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发生,但老年人群由于神经功能本身有一定退化,相对更易出现此类感觉异常。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长期高血糖会损伤神经,更容易引发未梢神经炎的感觉障碍;而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酒精会损害周围神经,也易出现这种情况。
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痛觉、温度觉、触觉减退。痛觉减退会使患者对疼痛刺激不敏感,容易在不经意间受到损伤而不自知;温度觉减退则可能导致患者无法准确感知外界温度,增加烫伤或冻伤的风险;触觉减退会使患者对轻触等触觉刺激的感知能力下降。
2.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
这种感觉减退的范围呈手套和袜套样分布,即双手、双脚末端为主,逐渐向近端延伸。这是未梢神经炎较为典型的感觉障碍表现,是由于神经病变从远端开始逐渐向近端发展所致。在儿童患者中,如果存在先天性代谢异常等情况,也可能出现类似的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但相对较少见。对于有长期接触化学毒物史的人群,如长期接触有机溶剂的工人,化学毒物会从手部等接触部位开始损伤神经,进而出现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
二、运动障碍
1.肌力减退
早期可能表现为肢体远端肌力轻度减退,患者可能感觉拿东西没有以前有力,比如拿小物件时会觉得吃力。随着病情加重,肌力减退会逐渐明显,严重时可能影响肢体的正常运动功能。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肌力减退可能影响其正常的运动发育,如行走、抓握等动作的完成;老年人群肌力减退可能导致日常活动受限,如穿衣、上下楼梯困难等。对于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免疫系统攻击神经会导致运动功能逐渐受损,出现肌力减退;而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缺乏运动,也可能继发未梢神经炎相关的运动障碍,但这是继发因素。
2.肌肉萎缩
长期的肌力减退和神经功能受损会导致肌肉失用性萎缩,首先从肢体远端的小肌肉开始,如手部的小鱼际肌、足部的小肌肉等。肌肉萎缩会使肢体外观发生变化,如手部变瘦、足部变平。对于患有慢性酒精中毒性未梢神经炎的患者,酒精对肌肉和神经的双重损伤会加速肌肉萎缩的进程;在儿童未梢神经炎患者中,如果是由于遗传代谢性疾病引起,肌肉萎缩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运动功能的正常实现。
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1.皮肤及指甲改变
皮肤可出现菲薄、干燥、脱屑等情况,指甲可能变得粗糙、无光泽、易脆裂。这是因为未梢神经炎影响了自主神经对皮肤和指甲营养供应的调节功能。老年患者由于皮肤本身的老化,加上未梢神经炎导致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皮肤和指甲的改变可能会更加明显;糖尿病合并未梢神经炎的患者,高血糖环境会进一步影响皮肤和指甲的代谢,加重其改变。
还可能出现皮肤温度异常,如肢体末端发凉,这是由于自主神经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异常,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对于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的患者,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会影响神经和自主神经功能,进而导致皮肤及指甲改变和皮肤温度异常;长期处于寒冷环境且患有未梢神经炎的人群,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会使皮肤对寒冷的适应能力下降,加重皮肤温度异常等表现。
2.出汗异常
可表现为出汗增多或减少。出汗增多可能在夜间或安静状态下出现手足多汗;出汗减少则会使肢体末端皮肤干燥,容易受到损伤。在儿童未梢神经炎患者中,如果是由于感染后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神经损伤,出汗异常可能会影响其体温调节等生理功能;对于围绝经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影响自主神经功能,合并未梢神经炎时出汗异常会更加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