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患脑瘫的因素包括产前、产时、产后因素。产前有遗传、母体感染、妊娠期疾病、接触有害物质、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产时有缺氧缺血的脐带、产程、胎盘等因素;产后有新生儿脑病、感染性疾病、胆红素脑病等因素。
一、产前因素
(一)遗传因素
某些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可能增加小孩患脑瘫的风险。例如,一些遗传性的神经发育相关基因缺陷,会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过程,从产前阶段就埋下了隐患。研究表明,家族中有神经系统遗传病史的情况下,后代患脑瘫的概率相对普通人群有所升高。
(二)母体因素
1.感染:孕妇在孕期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等病原体。这些病原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导致脑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进而引发脑瘫。比如孕期感染风疹病毒,可能干扰胎儿脑神经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等过程。
2.妊娠期疾病:孕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会影响胎盘的血液灌注,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缺血。孕妇患有糖尿病,尤其是未良好控制血糖的情况下,高血糖环境可能影响胎儿脑的发育,增加脑瘫发生的可能性。另外,孕妇若有严重的贫血,会使胎儿氧气供应不足,影响神经系统发育。
3.接触有害物质:孕期接触放射性物质、铅、汞等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损害胎儿的神经系统,阻碍脑的正常发育,增加脑瘫风险。例如长期接触铅污染环境的孕妇,其胎儿发生脑瘫的几率可能升高。
4.不良生活习惯:孕妇孕期大量吸烟、酗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中的乙醇等成分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脑发育。吸烟会减少胎盘血流量,酗酒则可能直接毒害胎儿脑细胞,导致脑发育畸形或功能障碍,从而引发脑瘫。
二、产时因素
(一)缺氧缺血
1.脐带因素:脐带脱垂、脐带绕颈过紧、脐带打结等情况,会使胎儿血液供应中断,导致胎儿在分娩过程中急性缺氧缺血。例如脐带绕颈过紧时,会压迫脐带,阻碍胎儿血液循环,引起脑缺氧,若缺氧时间较长或程度较重,就可能造成脑损伤,增加脑瘫发生的风险。
2.产程异常:产程过长、难产等情况,会使胎儿在产道内受到长时间的挤压或缺氧。比如急产处理不及时,或者难产时使用产钳等助产方式不当,都可能导致胎儿头部受到过度挤压,引起颅内出血或脑损伤,进而引发脑瘫。
3.胎盘因素: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全等胎盘异常情况,会影响胎儿从胎盘获取氧气和营养物质,造成胎儿宫内缺氧缺血。胎盘早剥会使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出现剥离,阻断胎儿的血氧供应,对胎儿脑发育产生严重影响,增加脑瘫发生几率。
三、产后因素
(一)新生儿脑病
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在出生后短期内发生严重的缺氧缺血事件,如新生儿窒息,可导致脑部缺氧缺血性损伤。这会影响脑的正常代谢和功能,若损伤较为严重且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就可能引发脑瘫。研究显示,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发生脑瘫的概率明显高于轻度患儿。
2.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如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硬膜下出血等,会压迫脑组织,破坏脑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出血部位周围的脑组织会因缺血、水肿等受到损伤,进而影响神经功能的发育,增加脑瘫的发生风险。例如早产儿由于脑血管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发生颅内出血,且发生脑瘫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二)感染性疾病
新生儿期发生严重的感染,如细菌性脑膜炎等。病原体侵犯脑组织,引起颅内炎症反应,导致脑实质损伤,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从而可能引发脑瘫。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会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脑组织炎症水肿等,长期可造成脑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永久性损害,增加患儿患脑瘫的几率。
(三)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血清胆红素水平过高,尤其是未结合胆红素,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引起胆红素脑病。胆红素对脑组织有毒性作用,会损伤基底核等部位的神经细胞,导致运动、听力、智力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是引起新生儿脑瘫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更易发生胆红素脑病,进而增加脑瘫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