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乳腺导管、膀胱尿路上皮、食管、胃等部位均有原位癌,分别介绍了它们的定义特点、好发人群及相关高危因素、诊断和治疗方法,如子宫颈原位癌好发于鳞-柱状上皮交界区与HPV持续感染相关,可通过相关检查诊断,治疗用宫颈锥切术等;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可通过多种检查诊断,治疗用外科手术等;膀胱尿路上皮原位癌多见于中老年男性,与吸烟等相关,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等治疗;食管原位癌中老年易发,与多种因素相关,以手术切除为主;胃原位癌中老年多发,与Hp感染等相关,以手术切除为主且术后需复查等。
一、子宫颈原位癌
1.定义与特点:子宫颈原位癌是指病变细胞几乎或全部占据上皮全层,细胞核异常增大,核质比例显著增大,核型不规则,染色较深,不过基底膜完整,间质无浸润。它好发于宫颈鳞-柱状上皮交界区,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比如HPV16、18型等长期感染宫颈上皮,可逐渐引发细胞的恶性转化。各年龄段有性生活的女性都可能罹患,性生活开始过早、多个性伴侣、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会增加发病风险。
2.诊断与治疗:可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等明确诊断。治疗方法主要有宫颈锥切术等,通过切除病变组织达到治疗目的,术后需定期随访,监测宫颈情况及HPV感染状况。
二、乳腺导管内原位癌
1.定义与特点: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是癌细胞局限于乳腺导管内,未突破基底膜的恶性病变。镜下可见导管内充满异型细胞,排列方式多样,如实性型、筛状型、乳头状型等。好发于乳腺导管上皮,绝经前后女性均可能发病,雌激素水平异常、乳腺组织的遗传易感性等因素与该病发生相关。
2.诊断与治疗:乳腺钼靶X线检查、乳腺超声、乳腺磁共振成像(MRI)以及空芯针穿刺活检等可用于诊断。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切除,如乳腺区段切除术等,部分患者术后可能需要进行内分泌治疗等辅助治疗,具体需根据患者的病理情况等综合判断,术后也需长期随访观察乳腺情况。
三、膀胱尿路上皮原位癌
1.定义与特点:膀胱尿路上皮原位癌是尿路上皮发生的原位恶性病变,细胞呈多形性,核大、深染,核分裂象多见,但基底膜完整,病变可累及膀胱黏膜上皮全层。多见于中老年男性,长期吸烟、接触芳香胺类化学物质(如从事染料、橡胶行业工作)等是高危因素,这些因素会损伤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的DNA,导致细胞异常增殖恶变。
2.诊断与治疗:通过尿液细胞学检查、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等明确诊断。治疗方法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等,术后可能需要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等辅助治疗来降低复发风险,治疗后需定期进行膀胱镜检查、尿液检查等随访。
四、食管原位癌
1.定义与特点:食管原位癌是癌细胞局限于食管黏膜上皮内,未侵犯黏膜固有层以下的恶性病变。癌细胞形态有异型性,核染色深,核分裂象可见,但基底膜完整。中老年人群好发,与长期吸烟、饮酒、进食过热过硬食物、食管慢性炎症及遗传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长期刺激食管黏膜,导致黏膜上皮细胞发生恶变。
2.诊断与治疗:食管胃镜检查结合活检是主要的诊断手段。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如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等,术后根据病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患者术后需注意饮食调整,遵循少食多餐、进食细软食物等原则,以利于食管恢复。
五、胃原位癌
1.定义与特点:胃原位癌是癌细胞仅局限于胃黏膜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的胃癌。癌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核大、深染,核质比例失调等。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长期高盐饮食、进食腌制烟熏食物)、遗传因素等与胃原位癌的发生相关,Hp感染可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长期炎症刺激可能导致细胞恶变。
2.诊断与治疗: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检是诊断胃原位癌的重要方法。治疗主要是外科手术切除,如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等,术后需要注意定期复查胃镜,监测胃部情况,同时针对Hp感染等相关因素进行相应处理,如Hp阳性者需要进行规范的抗Hp治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