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炎是周围神经系统结构或功能损害导致的疾病,病因有营养代谢障碍、感染、中毒、遗传及其他因素,临床表现有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观察及辅助检查,治疗包括病因治疗、用神经营养药物、注意生活方式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定义
周围神经炎是周围神经系统(包括嗅、视神经以外的脑神经和脊神经、自主神经及其神经节)的结构或功能损害所导致的疾病。
二、病因
(一)营养代谢障碍
如B族维生素缺乏,机体代谢失衡会影响神经的正常代谢过程,进而引发周围神经炎;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导致神经纤维发生病变,引起周围神经炎,这与糖代谢紊乱导致神经内膜血管病变、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等有关。
(二)感染因素
某些细菌(如空肠弯曲菌)、病毒(如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可损伤周围神经,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周围神经炎。
(三)中毒因素
长期接触铅、汞、有机磷等毒物,毒物可直接作用于周围神经,干扰神经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周围神经受损出现炎症改变;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维生素B1缺乏,继而引发周围神经炎。
(四)遗传因素
部分周围神经炎具有遗传易感性,存在明确的遗传基因缺陷,如遗传性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等,由特定的基因突变导致神经结构和功能异常。
(五)其他
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通过自身免疫攻击周围神经引发炎症;肿瘤等疾病也可能间接影响周围神经,导致周围神经炎发生。
三、临床表现
(一)感觉障碍
肢体远端常出现对称性麻木、疼痛,可表现为针刺样、烧灼样疼痛,也可有蚁走感等异常感觉,病情进展可出现感觉减退或消失,呈手套、袜套样分布。
(二)运动障碍
受累肌肉肌力减退、肌张力降低,严重时可出现肌肉萎缩,影响肢体的运动功能,如握力下降、行走困难等。
(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可出现皮肤菲薄、干燥、出汗异常(多汗或无汗)、指(趾)甲粗糙等表现,还可能伴有血压波动、心率异常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情况。
四、诊断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毒物接触史、感染史、基础疾病史(如糖尿病等)、家族遗传史等,有助于寻找可能的病因。
(二)临床表现观察
根据患者出现的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三)辅助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肌电图可检测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波幅降低等异常,有助于评估周围神经的传导功能,明确神经受损的程度和部位。
实验室检查:检测血糖以排查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检测维生素B族水平,如发现维生素B1、B6、B12等缺乏可辅助诊断营养代谢性周围神经炎;检测感染相关指标,如病原体抗体等,帮助明确感染性病因。
五、治疗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如营养代谢障碍导致的周围神经炎需补充相应维生素;中毒因素引起的要脱离中毒环境并促进毒物排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需积极控制血糖等基础疾病。
(二)神经营养药物应用
可使用甲钴胺等神经营养药物,促进神经的修复和代谢。
(三)生活方式注意事项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谷类、肉类、蛋类等,以维持神经正常代谢。
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减少与铅、汞等毒物的接触,戒酒等。
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运动,如散步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加重神经损伤。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妊娠期女性:需谨慎使用药物,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因为某些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用药前需充分评估利弊。
儿童:用药时要特别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神经发育的药物,加强护理,防止因肌肉无力等导致跌倒等意外发生,康复训练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
老年人:关注其合并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在治疗周围神经炎的同时需有效控制基础疾病,康复训练要注重安全性,避免因机体功能减退引发不良事件,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调整运动和康复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