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康复包括良肢位摆放、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步行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儿童和老年偏瘫患者康复有特殊注意事项,良肢位摆放分仰卧、健侧、患侧卧位,被动运动做关节活动度训练,主动运动有床上、坐位、站立训练,步行训练包括平行杠内和拐杖助行器辅助,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涵盖穿衣、进食、洗漱等,儿童训练要趣味游戏化、适中强度并关注心理,老年训练要注意安全、适度增加量并关注基础疾病。
一、良肢位摆放
仰卧位:头部放在枕头上,不要有过伸、过屈、侧屈。患侧肩部下方垫一个枕头,使患侧肩部前伸,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患侧臀部下方垫一个枕头,使髋关节内收。患侧膝关节下方垫一个小枕头,使膝关节微屈。
健侧卧位:患侧上肢向前方伸出,肩关节屈曲约90°,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患侧下肢屈曲,置于床上,下方用枕头支撑。健侧肢体自然放置。
患侧卧位:头部放在枕头上,患侧肩部前伸,肩关节屈曲约90°,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微屈,健侧下肢屈曲置于床上。
二、被动运动
关节活动度训练: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的被动屈伸、旋转等运动。例如,被动活动肩关节时,一手握住患者手腕,另一手托住肘部,缓慢进行前屈、后伸、外展、内收等动作;被动活动踝关节时,一手握住患者足跟,另一手握住前足,进行背伸和跖屈运动。每天每个关节可进行3-4组,每组10-15次,活动时要缓慢、平稳,避免引起疼痛和损伤。
三、主动运动
床上自主运动:当患者有一定肌力时,可进行床上的自主运动,如桥式运动,患者仰卧,双腿屈曲,双脚平放在床上,然后将臀部抬起,使身体成桥形,保持一段时间后放下,重复进行。还可以进行患侧肢体的自主屈伸运动,逐步增强肌力。
坐位训练:先从半卧位开始,逐渐增加坐位的时间和角度。患者坐在床边或椅子上,保持躯干挺直,双手可放在身前的桌子上,进行左右转头、前屈后伸等动作,以锻炼躯干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
站立训练:在患者有一定坐位平衡能力后,可进行站立训练。开始时可借助平行杠进行站立,双脚与肩同宽,身体重心慢慢移向患侧下肢,然后逐渐尝试单腿站立,同时进行患侧下肢的负重训练。
四、步行训练
平行杠内步行训练:患者在平行杠内,双手握住平行杠,进行步行训练,先练习向前走、向后退,然后练习向侧方移动,逐步掌握步行的基本姿势和平衡。
拐杖或助行器辅助步行:当患者能够在平行杠内较好步行后,可使用拐杖或助行器进行步行训练。根据患者的肌力和平衡能力选择合适的拐杖或助行器,训练时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步伐要均匀。
五、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穿衣训练:教患者穿脱患侧肢体有困难的衣服。穿衣服时,先穿患侧,再穿健侧;脱衣服时,先脱健侧,再脱患侧。可以选择宽松、易穿脱的衣物。
进食训练:指导患者使用患侧手进行拿取餐具、进食等动作,从易到难,如先练习用勺子舀取食物送到口中,逐步过渡到自己用筷子夹取食物。
洗漱训练:包括洗脸、刷牙、梳头等,教患者用患侧手进行相关操作,如用患侧手握住牙刷刷牙,用患侧手梳理头发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偏瘫患者:儿童偏瘫康复训练需更加注重趣味性和游戏化,以吸引儿童配合训练。训练强度要适中,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体发育情况调整。例如,在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时,动作要轻柔,可通过儿童喜欢的游戏形式来进行运动,如让儿童在玩耍中完成肢体的屈伸等动作。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避免儿童产生抵触情绪。
老年偏瘫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康复训练时要注意安全,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训练前要进行充分的热身,训练强度不宜过大,可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逐步增加训练量。例如,在进行站立和步行训练时,要确保周围环境安全,有稳定的支撑物,防止因平衡能力差而摔倒。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心血管等基础疾病情况,训练过程中如有不适要及时停止训练并进行相应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