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截瘫是脊髓颈段或上胸段受损致损伤平面以下肢体等严重障碍,发病因外伤(脊柱骨折脱位、暴力冲击)和脊髓病变(脊髓炎、脊髓血管畸形),临床表现有运动、感觉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相关检查含影像学(脊柱X线、CT、MRI)和神经系统检查,不同人群有不同影响及注意事项,儿童需注意急救搬运与康复综合关怀,成年要关注心理和防并发症,有基础病史者需综合考虑基础病史对治疗的影响。
一、定义
高位截瘫是指脊髓颈段(通常为颈髓C1-C7节段)或上胸段(一般为胸髓T1-T4节段)受到损伤,从而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肢体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出现严重障碍的一种病症。
二、发病原因
(一)外伤因素
1.脊柱骨折脱位:常见于车祸、高处坠落、重物砸伤等情况,外力作用致使脊柱骨折、椎体移位,进而压迫或损伤脊髓,例如交通事故中脊柱受撞击发生骨折脱位,可直接损伤脊髓颈段或上胸段引发高位截瘫。
2.暴力冲击:严重的暴力撞击胸部或颈部,也可能造成脊髓相应节段受损,引发高位截瘫。
(二)脊髓病变因素
1.脊髓炎:如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病毒感染等因素可引发脊髓的炎症反应,累及颈段或上胸段脊髓时,会导致高位截瘫,炎症会破坏脊髓的神经结构,影响神经传导。
2.脊髓血管畸形:脊髓内血管发育异常形成畸形,可导致血管破裂、缺血等情况,影响脊髓颈段或上胸段的血液供应,造成脊髓损伤,引发高位截瘫。
三、临床表现
(一)运动障碍
受损平面以下肢体出现瘫痪,肌力明显下降,严重时可完全丧失运动功能,比如上肢无法抬举、下肢不能站立行走等,不同节段受损导致的肢体瘫痪范围不同,颈髓C4节段受损可能影响上肢及部分躯干肌运动,胸髓T4节段受损主要影响下肢运动等。
(二)感觉障碍
受损平面以下痛觉、温度觉、触觉等感觉减退或消失,患者无法感知身体相应部位的疼痛、冷热及触碰等刺激,例如损伤平面以下皮肤对疼痛刺激反应迟钝或无反应。
(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1.二便失禁:膀胱和直肠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导致膀胱无法正常储存尿液、直肠无法正常控制排便,出现尿液不自主流出、粪便不受控制排出的情况。
2.体温调节异常:脊髓损伤影响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患者可能出现体温波动异常,如易出现发热等情况,且体温调节能力变差,在环境温度变化时难以维持正常体温。
四、相关检查
(一)影像学检查
1.脊柱X线:可初步观察脊柱是否有骨折、脱位等情况,明确脊柱的骨骼结构改变,但对于脊髓损伤的细节显示不够清晰。
2.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脊柱骨折的具体情况,如骨折的部位、程度、椎体移位等,还可发现一些细微的骨结构异常。
3.MRI检查:是评估脊髓损伤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脊髓的形态、信号变化,明确脊髓是否有水肿、出血、断裂等损伤情况,对于高位截瘫患者能精准判断脊髓受损节段及程度。
(二)神经系统检查
通过对患者感觉(如痛觉、触觉等的感知情况)、运动(肌力测试、肢体运动功能评估)、反射(如腱反射、病理反射等)等方面进行检查,评估神经系统受损的具体情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五、不同人群影响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群体
儿童若因外伤导致高位截瘫,需特别注意在急救搬运过程中避免加重脊髓损伤,要保持脊柱稳定,及时送往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同时,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高位截瘫可能影响其骨骼发育、心理发展等,需要在康复过程中关注其生长指标,给予心理疏导等综合关怀。
(二)成年群体
成年高位截瘫患者可能面临生活质量大幅下降的问题,要关注其心理状态,预防抑郁等心理疾病的发生,家人需给予充分的陪伴和支持。在护理方面,要注意预防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拍背、进行膀胱护理等。
(三)有基础病史人群
若患者本身有基础病史,如心血管疾病,在处理高位截瘫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病史对治疗的影响,例如在护理过程中要关注患者心血管功能变化,避免因护理操作等引发心血管意外等情况,同时在选择康复治疗手段时要兼顾基础病史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