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疱疹是皮肤上含液体的疱疹样损害,由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有不同水疱特点和伴随症状,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因病因而异,预防针对不同病因,不同人群(儿童、成年人、老年人)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需针对性诊断治疗、护理预防。
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常引起口周、鼻腔周围等部位的单纯疱疹,初起时局部有灼热、瘙痒感,随后出现红斑,很快变为簇集性小水疱,水疱可破溃、糜烂、结痂。Ⅱ型单纯疱疹病毒主要引起生殖器疱疹,好发于生殖器部位,开始为丘疹、水疱,可伴有疼痛、瘙痒等症状。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时引起水痘,多见于儿童,表现为发热,全身出现斑疹、丘疹、水疱,水疱周围有红晕,水疱壁薄易破。成年人再次激活感染则引起带状疱疹,沿神经分布区域出现单侧的成簇水疱,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过敏反应:接触某些过敏原后,如接触某些化学物质、使用某些化妆品等,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出现红斑、水疱等表现,伴有瘙痒。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皮肤和黏膜上出现松弛性水疱,疱壁薄,易破溃形成糜烂面,尼氏征阳性(压迫水疱顶部,水疱可向周围扩展)。
水疱疹的表现
水疱特点:水疱大小不一,小的如针尖,大的可如黄豆。疱液初始清亮,若继发感染则可变为浑浊。
伴随症状:不同病因引起的水疱疹伴随症状不同。病毒感染引起的水疱疹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过敏引起的水疱疹常伴有明显瘙痒;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水疱疹可能有黏膜受累、全身虚弱等表现。
水疱疹的诊断
病史采集:了解发病前是否有病毒感染接触史、过敏原接触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等。
体格检查:观察水疱的分布、形态、大小、疱液情况等,以及有无伴随的皮肤损害、全身症状等。
实验室检查:
病毒学检查:对于病毒感染相关的水疱疹,可采集水疱疱液或基底组织进行病毒培养、核酸检测等,以明确是否为特定病毒感染及具体类型。
过敏原检测:对于过敏相关的水疱疹,可通过斑贴试验等方法检测过敏原。
自身抗体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水疱疹可检测相关自身抗体,如天疱疮患者可检测抗棘细胞间抗体等。
水疱疹的治疗与预防
治疗:
病毒感染相关:单纯疱疹可局部使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膏;水痘患者需隔离,注意休息,加强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带状疱疹除抗病毒治疗(如使用阿昔洛韦等)外,还需使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止痛药物等。
过敏相关:避免接触过敏原,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缓解瘙痒,严重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具体方案需根据病情由医生制定。
预防:
对于病毒感染相关的水疱疹,如避免与单纯疱疹或水痘患者密切接触,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疫苗可用于预防水痘。
过敏相关的水疱疹,尽量明确过敏原并避免再次接触。
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水疱疹,目前尚无特效预防方法,但积极治疗基础自身免疫性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可能有一定帮助。
不同人群水疱疹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发生水疱疹时,如水痘,需特别注意隔离,避免搔抓水疱,防止继发细菌感染。由于儿童皮肤薄嫩,水疱破溃后护理不当易感染,要保持皮肤清洁,可使用温水清洗皮肤。同时,儿童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可能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优先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
成年人:成年人水疱疹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若为带状疱疹,成年人神经痛可能较明显,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以利于身体恢复。
老年人:老年人发生水疱疹时,如带状疱疹,恢复相对较慢,且易出现后遗神经痛等并发症。要加强护理,注意皮肤清洁,密切观察水疱变化及全身情况,及时就医治疗,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基础疾病,如是否有糖尿病等,因为基础疾病可能影响水疱疹的恢复。
总之,水疱疹是一种表现多样的皮肤损害,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是关键,同时不同人群需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相应的护理和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