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包括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有初发和复发表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带状疱疹,有前驱症状、皮疹特点和神经痛等表现,发病机制不同,好发人群及年龄有差异,治疗和预防措施各异,单纯疱疹局部和全身治疗及预防有相应方法,水痘需隔离、保持皮肤清洁等及接种疫苗预防,带状疱疹局部和全身治疗及接种疫苗预防。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人在儿童时期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病毒潜伏在体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等诱因出现时,病毒被激活引发带状疱疹。
临床表现方面
疱疹:
单纯疱疹:
初发感染:HSV-1初发感染可表现为口唇、鼻孔周围等部位出现群集性小水疱,水疱破溃后可结痂,有自限性,但易复发。HSV-2初发感染多为生殖器部位出现红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水疱、脓疱,破溃后糜烂、溃疡等。
复发感染:复发时症状一般较初发轻,好发部位与初发类似,诱因常为发热、劳累、月经等。
水痘:虽不属于狭义的疱疹,但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另一种疾病,儿童多见,表现为全身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皮疹呈向心性分布等特点。
带状疱疹:
前驱症状:发病前部分患者可有乏力、低热、食欲缺乏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可有灼热感或神经痛,持续1-3天,也有部分患者无前驱症状直接发疹。
皮疹特点:好发于肋间神经、三叉神经等神经分布区域,皮疹一般沿神经走行呈单侧带状分布,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群集性小水疱,水疱间皮肤正常,数日后水疱干涸结痂。
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重要特征,可在皮疹出现前、出现时或痊愈后发生,年龄越大,神经痛越明显,部分患者神经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更久,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发病机制方面
疱疹: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人体后,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侵入细胞内复制,引起细胞病变、坏死、脱落形成疱疹。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病毒可沿神经轴索移行至神经节内潜伏,当诱因激发时再次活跃复制致病。
带状疱疹: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人体后,在呼吸道黏膜等部位复制,进入血循环形成病毒血症,扩散至全身,侵入皮肤上皮细胞大量增殖,引起水痘。水痘痊愈后,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功能减退时,如老年人、患有恶性肿瘤、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潜伏的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至所支配的皮肤区域,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
好发人群及年龄方面
疱疹:
单纯疱疹:人群普遍易感,HSV-1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HSV-2感染多见于性活跃期的成年人。
水痘:主要发生在儿童,尤其是未接种水痘疫苗的儿童,6个月以下婴儿因有来自母体的抗体,发病较少,之后随着年龄增长易感性增加。
带状疱疹:
多见于成年人,尤其是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50岁以上人群多见,此外,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如艾滋病)、恶性肿瘤、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导致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发病。
治疗及预防方面
疱疹:
单纯疱疹:
局部治疗:可使用阿昔洛韦乳膏等抗病毒药膏涂抹患处,若有继发感染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膏。
全身治疗:对于症状严重或频繁复发者,可口服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预防方面,要注意增强免疫力,避免诱因,如避免过度劳累等,HSV-2感染的预防还需注意安全性行为。
水痘:主要是隔离患者,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可使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治疗,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措施。
带状疱疹:
局部治疗:以干燥、消炎为主,疱疹未破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疱疹破溃后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全身治疗:早期使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可缩短病程、减轻神经痛,老年人等高危人群更应尽早用药;对于神经痛可使用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药物缓解;还可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预防方面,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可有效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接种疫苗能显著减少带状疱疹的发生及减轻发病后的严重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