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患者手部康复训练包括被动活动训练(维持关节活动度等)、主动助力训练(增强肌肉力量感知等)、主动训练(抓握、对指训练等)、器械辅助训练(握力器、手指康复训练器训练等),不同人群训练需注意相应要点。
一、被动活动训练
1.意义及操作:
对于偏瘫早期患者,被动活动可以维持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由康复治疗师或家属帮助患者活动手部关节,包括手指的屈伸、腕关节的屈伸和桡尺偏等。例如,将患者的手指缓慢地从屈曲位拉到伸直位,再从伸直位缓慢屈曲,每个动作可重复10-15次,每天进行3-4组。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暴力,以患者不感到疼痛为度。
对于儿童偏瘫患者,被动活动时更要注意力度,因为儿童的关节等组织相对娇嫩。家属在操作时要像对待珍贵的物品一样轻柔地活动儿童的手部关节,速度不宜过快,每个关节活动的范围要循序渐进地增加。
二、主动助力训练
1.训练方式及作用:
患者自己主动尝试进行手部运动,治疗师或家属给予适当助力。比如,患者尝试伸手指时,治疗师在患者手腕处给予一定的助力帮助手指完全伸直。这种训练可以增强患者手部肌肉的力量感知,促进神经冲动的传导。对于成年偏瘫患者,随着病情的恢复,可逐渐减少助力,让患者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动作。而对于老年偏瘫患者,由于肌肉力量相对较弱,助力的程度可能需要根据其具体的力量情况进行调整,助力的目的是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
在儿童偏瘫患者中,主动助力训练可以在游戏化的情境下进行,例如让儿童想象自己在拿取喜欢的玩具,治疗师在旁边给予适当助力,引导儿童的手部做出相应的动作,这样可以提高儿童的训练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其手部功能的恢复。
三、主动训练
1.具体训练方法:
抓握训练:让患者使用健手带动患手进行抓握不同大小、形状和质地的物体,如海绵块、乒乓球、核桃等。从大而轻的物体开始,逐渐过渡到小而重的物体。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以尝试用患手单独抓握物体,比如用患手拿起笔进行简单的涂鸦,或者拿起杯子喝水等。对于成年患者,这种训练可以提高患手的抓握力量和灵活性。对于老年患者,抓握训练可以预防手部功能进一步退化,同时也有助于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对于儿童患者,抓握训练可以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例如让儿童用患手抓握彩色的积木块进行搭建游戏,在游戏过程中锻炼手部抓握功能。
对指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手指的对指动作,即拇指与其他手指依次相对。可以让患者用患手的拇指分别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进行对指,每天多次练习,每次每个对指动作保持3-5秒。对指训练对于恢复手部的精细功能非常重要,成年患者通过对指训练可以提高手部的操作能力,如使用餐具等。老年患者进行对指训练有助于维持手部的精细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儿童患者的对指训练可以在康复治疗师的引导下,通过玩手指对指的游戏来进行,比如玩“手指变变变”的游戏,增加训练的趣味性。
四、器械辅助训练
1.常用器械及使用:
握力器训练:患者手持握力器进行握放训练,通过逐渐增加握力器的阻力来增强手部握力。开始时使用较轻阻力的握力器,每天训练3-4次,每次握放10-15次,然后根据手部力量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握力器的阻力。对于成年患者,握力器训练可以有效地增强手部肌肉力量。老年患者使用握力器时要注意根据自己的力量情况选择合适的阻力,避免过度用力导致手部肌肉拉伤。儿童患者不建议过早使用握力器进行高强度训练,可选择适合儿童力量的小型握力玩具进行类似训练。
手指康复训练器训练:手指康复训练器可以帮助患者进行手指的屈伸等多维度训练。患者将患手放置在训练器上,按照训练器的指示进行手指的屈伸运动。这种训练器可以提供较为精准的运动轨迹引导,有助于患者恢复正确的手部运动模式。成年患者在使用手指康复训练器时要严格按照训练器的操作说明进行,逐步增加训练的强度和难度。老年患者使用时要注意动作的缓慢和平稳,避免因反应相对较慢而出现操作失误。儿童患者在使用手指康复训练器时,需要在家长或治疗师的陪同下进行,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