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偏瘫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及有基础疾病患者训练各有注意事项,通过多方面训练帮助患者康复。
一、良肢位摆放
仰卧位:头部放在枕头上,不要有过伸、过屈、侧屈。患侧肩部下方垫一个薄枕头,使肩部前伸,肘伸展,腕背伸,手指伸展。患侧臀部下方垫一个枕头,使髋内收。患侧下肢腘窝处垫一个薄枕头,防止膝关节过伸展,足底不放任何支撑物。
健侧卧位:患侧上肢向前方伸出,肩关节屈曲约90°,患侧下肢屈曲放在身体前面的另一枕头上,膝关节自然屈曲。
患侧卧位:患侧肩胛带充分前伸,肩屈曲90°-130°,患侧上肢伸展放在前面的枕头上。患侧下肢膝关节微屈曲,髋关节伸展,健侧下肢屈曲置于前面的枕头上。
二、被动运动
关节活动度训练
肩关节:操作者一手握住患者上臂远端,另一手托住肘部,缓慢进行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内旋、外旋等活动,每个方向活动10-15次,每天3-4组。
肘关节:操作者一手固定患者上臂,另一手握住患者手腕,进行肘关节的屈曲和伸展运动,各方向活动10-15次,每天3-4组。
腕关节:操作者一手固定患者前臂,另一手握住患者手掌,进行腕关节的掌屈、背伸、桡偏、尺偏运动,各方向活动10-15次,每天3-4组。
髋关节:操作者一手托住患者足跟,另一手扶住膝关节,进行髋关节的屈曲、伸展、外展、内收运动,各方向活动10-15次,每天3-4组。
膝关节:操作者一手托住患者足跟,另一手扶住膝关节下方,进行膝关节的屈曲和伸展运动,各方向活动10-15次,每天3-4组。
踝关节:操作者一手握住患者足跟,另一手握住患者足尖,进行踝关节的背伸、跖屈、内翻、外翻运动,各方向活动10-15次,每天3-4组。
三、主动运动
助力运动:当患者自身力量较弱时,治疗师或家属给予适当助力协助患者进行运动。例如,患者进行肩关节前屈运动时,治疗师帮助抬起患侧上肢至一定角度。
自主运动
手指伸展与屈曲:让患者主动进行手指的伸展和屈曲动作,可通过抓握物体(如海绵球、软布卷等)来辅助训练,逐渐增加难度,如从大物体到小物体,从易抓握物体到难抓握物体。
桥式运动: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双脚平放在床上,然后将臀部抬起,使身体呈桥式,保持一定时间后放下,重复进行,逐渐增加难度,如单腿桥式运动等。
四、平衡训练
坐位平衡训练:开始时可在患者背后给予支持,让患者练习保持坐位平衡,逐渐减少支持力度,然后进行左右方向的重心转移训练,如让患者尝试用健侧手去够放在身体一侧的物品,刺激患侧进行平衡调整。
站立平衡训练:在平行杠内进行站立训练,先练习双腿站立平衡,然后进行单腿站立平衡训练,可借助辅助器具如平衡板等进行训练,逐渐增加站立的难度和时间。
五、步行训练
步行前准备训练:包括站立位的重心转移训练、患侧下肢的负重训练等。让患者练习患侧下肢逐渐承担身体重量,从部分负重到完全负重。
步行训练:在平行杠内进行步行训练,治疗师或家属在旁边给予保护和指导,帮助患者掌握步行的节奏和姿势,先进行原地踏步,然后逐渐向前行走,注意纠正患侧下肢的画圈步态等异常步态。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右侧偏瘫康复训练需更加注重趣味性和游戏化,以吸引患儿配合。例如利用儿童喜欢的玩具进行抓握、搬运等训练,平衡训练可采用色彩鲜艳的平衡木等玩具辅助,步行训练可在充满童趣的环境中进行,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避免因康复训练带来心理压力。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康复训练时要注意强度不宜过大,避免过度疲劳。因为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时动作要缓慢轻柔,防止造成肌肉拉伤或关节损伤。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心血管情况,避免在训练过程中出现血压波动过大等情况。
有基础疾病患者:如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右侧偏瘫患者,康复训练要在基础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进行。例如高血压患者训练时要避免情绪过度激动导致血压升高,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训练后的血糖变化,根据情况调整饮食和药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