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患者需进行多方面检查,体格检查观察一般状况与生命体征、行神经系统检查;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听阈测定、声导抗检查、耳声发射检查;影像学检查有头颅CT、头颅MRI、内耳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包含平衡功能检查、眼震电图检查、冷热试验,不同年龄人群在各检查中的表现和意义有差异。
一、体格检查
1.一般状况观察
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面色等。例如,贫血患者可能因缺氧出现面色苍白且伴有眩晕;老年人若有血压波动,可能在眩晕发作时表现出精神紧张、面色潮红或苍白等不同状态。
检查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时可能诱发眩晕,心率过快或过慢也可能导致眩晕症状出现,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正常血压范围不同,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血压波动更易引发不适。
2.神经系统检查
检查视力、视野,有无眼球震颤等。中枢性眩晕患者可能出现眼球震颤,不同年龄的人群眼球震颤表现可能因神经系统发育或退化情况有所不同,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出现眼球震颤时需考虑先天性或发育性因素;老年人则要考虑脑血管等退行性病变导致的可能。
检查肢体肌力、肌张力、共济运动等。例如,共济失调患者在进行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时会出现异常,不同年龄人群共济运动的正常标准有差异,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共济运动逐渐完善,老年人因神经系统老化可能出现共济失调相关表现。
二、听力学检查
1.纯音听阈测定
通过测定不同频率的纯音听阈,判断是否存在听力损失以及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不同年龄人群正常听力范围不同,儿童在不同年龄段有相应的听力发育标准,若儿童纯音听阈测定结果异常,可能提示先天性听力问题或后天耳部病变导致眩晕;老年人听力损失较常见,多与年龄相关性听力减退等因素有关。
2.声导抗检查
检测中耳传音功能,了解鼓膜、听骨链等情况。例如,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声导抗检查可出现鼓室压曲线异常,不同年龄患者中耳结构和功能有差异,儿童中耳腔相对较小,咽鼓管短而宽,更容易发生分泌性中耳炎等病变,通过声导抗检查能早期发现中耳病变与眩晕的关系。
3.耳声发射检查
反映耳蜗外毛细胞功能。耳蜗病变可能导致耳声发射异常,对于新生儿可进行耳声发射筛查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及老年人若耳声发射异常也需考虑耳蜗相关病变引起眩晕的可能。
三、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检查
可初步排除颅内出血、占位性病变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头颅CT检查的适应证和意义有所不同。儿童头部外伤后眩晕需行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老年人出现突发眩晕,头颅CT有助于排查脑血管意外等病变。
2.头颅MRI检查
对后颅窝病变等显示更清晰,如脑梗死、肿瘤等。相较于头颅CT,MRI对软组织分辨力更高,能更早期发现后颅窝的病变。儿童后颅窝病变相对少见,但也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MRI检查;老年人后颅窝病变如脑梗死等可能因血管病变导致眩晕,MRI能更精准诊断。
3.内耳影像学检查
如颞骨高分辨CT,可用于检查内耳结构,如内听道、前庭导水管等。对于怀疑内耳病变引起眩晕的患者,颞骨高分辨CT很重要,儿童内耳结构发育过程中若出现前庭导水管扩大等情况可能导致眩晕;老年人内耳退行性变也可通过该检查发现相关结构异常。
四、前庭功能检查
1.平衡功能检查
包括闭目直立试验等。闭目直立试验阳性可能提示平衡功能障碍,不同年龄人群平衡功能有差异,儿童随着平衡系统发育,该试验结果会逐渐正常;老年人平衡功能减退,更容易出现闭目直立试验异常,提示可能存在前庭或本体感觉等方面的问题导致眩晕。
2.眼震电图检查
记录眼球震颤情况,判断前庭眼反射功能。通过眼震电图可了解前庭功能状态,儿童前庭眼反射发育不完全,眼震表现与成人不同;老年人前庭功能减退,眼震电图表现可能显示眼震频率、幅度等异常,有助于判断眩晕是中枢性还是外周性。
3.冷热试验
刺激前庭感受器,观察眼震等反应。不同年龄人群对冷热刺激的前庭反应不同,儿童前庭对冷热刺激的适应和反应能力与成人有别;老年人前庭功能减退,冷热试验时眼震反应可能减弱,可辅助判断眩晕的前庭源性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