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症指儿童身高低于同性别等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以上等,病因多样,表现为身高低于同龄人且不同病因有不同伴随表现,诊断需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等检查,治疗依病因而异;侏儒症狭义指垂体性侏儒症,广义包括多种原因,有不同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因类型而异,治疗多为对症或替代等,儿童、青春期及成年患者均有不同需注意事项,二者在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不同人群考虑等方面各有特点且相互区别。
侏儒症:狭义上指垂体性侏儒症,是由于先天的(原发的)或后天的(继发的)原因,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而阻碍身体生长发育。广义的侏儒症还包括多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身材矮小,如骨骼发育障碍(软骨发育不全等)、代谢性疾病(黏多糖病等)等。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由于成软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障碍,导致长骨生长板软骨内成骨障碍,引起四肢短小、头大等特殊体型。
临床表现
矮小症:主要表现为身高低于正常同龄人,但身体各部分比例相对匀称。不同病因导致的矮小症可能有不同伴随表现,如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除身高矮外,可能有面容幼稚、皮下脂肪多等表现;家族性矮小症患儿往往父母身高也偏矮,患儿身高在其家族遗传身高范围内但低于正常均值。
侏儒症:垂体性侏儒症患儿出生时身长体重往往正常,1-2岁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身高低于同龄儿童,成年后身高多在130cm左右,体型相对匀称;软骨发育不全导致的侏儒症患儿有特殊面容,如头大、前额突出、面中部凹陷等,四肢短粗,手指粗短,腰椎前凸,臀部后凸等;黏多糖病患儿除身材矮小外,还可能有面容丑陋、肝脾肿大、智力低下等表现。
诊断方法
矮小症:需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出生史、生长发育史、家族史等。进行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并计算身高标准差分值等。还需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如生长激素激发试验(通过药物刺激垂体分泌生长激素,检测血液中生长激素水平来判断是否缺乏)、甲状腺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染色体检查(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等。
侏儒症:垂体性侏儒症除上述矮小症的诊断方法外,还可通过垂体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垂体的形态、结构等,以明确垂体是否存在病变。对于软骨发育不全等骨骼发育障碍性侏儒症,可通过骨骼X线检查,观察骨骼的形态、结构等改变来辅助诊断。黏多糖病可通过尿黏多糖测定、酶学检查等进行诊断。
治疗与干预
矮小症:如果是生长激素缺乏症导致的矮小症,可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对于家族性矮小症,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密切监测身高增长情况;对于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导致的矮小症,可在青春期给予雌激素替代治疗,促进第二性征发育,同时也有助于身高增长,但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侏儒症:垂体性侏儒症主要依靠生长激素替代治疗;软骨发育不全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如通过手术改善肢体不等长等问题;黏多糖病目前也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如酶替代治疗等,但效果有限。
特殊人群考虑
儿童患者:儿童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对于矮小症和侏儒症患儿,早期诊断和干预非常重要。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的身高增长情况,如发现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应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监测身高、体重等指标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对于使用生长激素治疗的患儿,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注射部位疼痛、水肿等,但一般发生率较低。
青春期患者: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对于矮小症和侏儒症伴有青春期发育异常的患儿,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患儿,在青春期给予合适的激素治疗,不仅有助于第二性征的发育,对身高的进一步增长也可能有一定帮助,但要严格掌握激素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成年患者:对于成年后的矮小症和侏儒症患者,虽然身高已基本定型,但在生活中仍需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以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同时,要关注可能伴随的其他健康问题,如某些侏儒症可能伴随的骨骼、心脏等方面的病变,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