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可导致多种功能障碍,包括运动功能障碍(肢体瘫痪、肌张力异常)、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言语功能障碍(失语症、构音障碍)、吞咽功能障碍(吞咽困难)、感觉障碍(躯体感觉异常),不同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下各功能障碍表现及影响有所不同。
肌张力异常:部分脑出血后遗症患者会出现肌张力增高或降低的情况。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肢体僵硬,被动活动时阻力增大;肌张力降低则表现为肢体松软,缺乏正常的张力。比如,患者可能出现上肢屈肌肌张力增高,导致上肢呈屈曲痉挛状态,影响手的精细动作;而下肢可能出现肌张力降低,行走时出现拖曳步态等。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表现有所不同,儿童患者肌张力异常可能影响其肢体的正常姿势和运动模式,老年患者则可能因肌张力异常导致平衡功能受损,增加跌倒风险。
认知功能障碍
记忆力减退:脑出血影响到大脑的记忆相关区域时,患者会出现记忆力下降,尤其是近期记忆力减退较为明显。例如,患者可能经常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如刚说过的话、刚放置的物品位置等。对于老年患者,本身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力就有自然衰退趋势,脑出血后这种记忆力减退可能会更加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中的事务处理,如忘记服药时间、忘记回家的路等。儿童患者若因脑出血出现记忆力减退,可能会影响学习能力和对周围事物的认知积累。
注意力不集中:患者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进行阅读、思考等活动时容易分散注意力。在工作或学习场景中,这种注意力不集中会明显影响患者的效率。比如,原本能够顺利完成的工作任务,因注意力不集中而频繁出错。不同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等可能会加重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对于有高血压等病史的患者,血压控制不稳定也可能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进而加重认知功能障碍中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
言语功能障碍
失语症:包括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等多种类型。运动性失语患者能理解他人言语,但自己无法流利表达,只能说出个别简单词语;感觉性失语患者则表现为听不懂他人讲话的内容,但自己能发出声音,不过言语混乱无意义。例如,一位脑出血患者可能能听懂别人问“你吃饭了吗”,但只能回答“吃了”等简单词汇,无法进行更详细的表述。在儿童患者中,若脑出血影响言语中枢,可能会导致语言发育迟缓或出现言语障碍,影响其与外界的正常交流。老年患者若同时患有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基础病,言语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其社交活动和生活质量,且恢复相对较为困难。
构音障碍:表现为发音不清、语调异常等。患者说话时发音不准,比如将“医生”说成“衣生”等,影响言语的清晰表达。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可能出现,对于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可能会加重构音障碍的程度,而有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患者,自身患病后构音障碍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且恢复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康复训练来改善。
吞咽功能障碍
吞咽困难:脑出血后可能损伤吞咽相关的神经或肌肉,导致患者吞咽困难。轻者表现为吞咽食物时有梗阻感,进食速度减慢;重者可能完全不能吞咽,需要通过鼻饲等方式补充营养。在儿童患者中,若发生脑出血出现吞咽困难,会影响其正常的进食,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生长发育。老年患者若同时存在牙齿缺失等口腔问题,吞咽困难会进一步加重进食的困难程度,且容易引发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因为食物可能误入气管。有脑血管疾病病史且长期卧床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更易导致误吸风险增加,需要特别注意进食方式和体位等护理。
感觉障碍
躯体感觉异常:患者可能出现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减退或过敏等情况。例如,患者会感觉肢体麻木,像戴了手套或袜子一样的感觉,或者出现肢体疼痛,呈刺痛、灼痛等不同性质的疼痛。在不同年龄患者中,老年患者由于机体敏感性下降等因素,感觉障碍可能表现得相对不典型,但疼痛等感觉异常会明显影响其舒适度和睡眠质量。儿童患者若出现感觉障碍,可能会影响其对自身肢体的感知和运动协调,如不能准确感知肢体位置而出现运动不协调的情况。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合并脑出血后感觉障碍可能会因为基础疾病的影响而加重,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护理和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