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疾病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良性肿瘤根据患者情况行患侧卵巢肿瘤剥除术或双侧附件等切除术;恶性肿瘤早期行全面分期手术,晚期行肿瘤细胞减灭术。良性肿瘤术后一般无需化疗,交界性需视情况;恶性常用TP等方案化疗,周期依情况定。放疗对卵巢恶性肿瘤不首选,特殊情况可姑息放疗,需注意副作用。靶向治疗适用于特定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有优势但也有挑战及需考虑患者情况。
一、手术治疗
1.良性卵巢肿瘤
年轻患者:若为单侧肿瘤,多采取患侧卵巢肿瘤剥除术,尽可能保留正常卵巢组织,因为年轻女性有生育需求,保留部分卵巢组织有助于维持内分泌功能及日后生育可能。例如,对于直径小于5cm的单侧良性卵巢囊肿,可行囊肿剥除,术中需仔细操作,避免损伤正常卵巢组织。
年龄较大或双侧肿瘤:若患者年龄较大(如接近绝经或已绝经)且为双侧肿瘤,可能行双侧附件切除术或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此类患者生育需求较低,手术主要是去除肿瘤组织,防止复发及恶变。
2.恶性卵巢肿瘤
分期手术:早期恶性卵巢肿瘤(Ⅰ-Ⅱ期)需行全面分期手术,包括腹腔冲洗液或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全面探查、对可疑病灶的活检、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等。通过全面分期手术可以明确肿瘤分期,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例如,对于卵巢上皮性癌Ⅰ期患者,行全面分期手术可准确判断病变范围,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制定。
肿瘤细胞减灭术:对于晚期恶性卵巢肿瘤(Ⅲ-Ⅳ期),手术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病灶,使残余肿瘤病灶直径小于1cm,称为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这有助于提高术后化疗的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如对于卵巢癌Ⅲ期患者,尽可能切除盆腔、腹腔内的转移灶,包括大网膜、转移的淋巴结等。
二、化学药物治疗
1.良性卵巢肿瘤术后辅助化疗情况:一般良性卵巢肿瘤术后无需化疗,但对于交界性卵巢肿瘤,根据其分期、组织学分级等情况可能需要辅助化疗。例如,交界性卵巢肿瘤Ⅰ期、高分化者,有时可不行化疗,但对于Ⅰ期低分化、Ⅱ-Ⅲ期患者,通常需要化疗。
2.恶性卵巢肿瘤化疗
常用化疗方案:卵巢上皮性癌常用的化疗方案有TP方案(紫杉醇+顺铂)、TC方案(紫杉醇+卡铂)等。对于生殖细胞肿瘤,常用BEP方案(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铂)等。以卵巢上皮性癌的TP方案为例,紫杉醇一般为135-175mg/m2,静脉滴注3小时,第1天;顺铂为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每3周为一个周期。
化疗周期:根据肿瘤的分期、病理类型及患者的耐受情况等确定化疗周期数。一般早期卵巢上皮性癌术后需化疗3-6个周期;晚期卵巢上皮性癌需化疗6-8个周期甚至更多。对于生殖细胞肿瘤,BEP方案一般需3-4个周期。
三、放射治疗
1.适用情况:卵巢恶性肿瘤对放疗的敏感性较差,通常不作为首选治疗方法。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晚期卵巢癌出现骨转移引起疼痛等症状时,可考虑局部姑息性放疗以缓解症状。另外,对于某些复发性卵巢肿瘤,在无法手术切除的情况下,可考虑放疗配合化疗等综合治疗。
2.注意事项:放疗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放射性肠炎、骨髓抑制等。在放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肠道功能等情况。对于儿童及青少年患者,放疗需谨慎,因为放疗可能会影响生殖系统的发育及导致第二原发癌等风险增加,需充分权衡放疗的获益与风险。
四、靶向治疗
1.适用肿瘤类型:对于卵巢上皮性癌,尤其是携带特定基因变异的患者,如BRCA基因突变的患者,可考虑靶向治疗。例如,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等可用于BRCA突变的卵巢癌患者的维持治疗,能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2.治疗优势与挑战:靶向治疗相对化疗来说,副作用可能相对较轻,能更精准地作用于肿瘤细胞。但靶向治疗也存在一定挑战,如可能出现耐药情况等。而且靶向治疗药物价格相对较高,在应用时需根据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等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靶向治疗的选择也需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及可能出现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等。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能力较差,在使用靶向治疗时需更密切观察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