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由感染等致淋巴细胞良性增生,病理见细胞增生规则、结构破坏轻,表现为局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等,影像检查淋巴结结构基本正常等,治疗针对病因,预后好;恶性因基因突变等致淋巴细胞恶性克隆增生,病理见细胞异型性明显、结构破坏,有全身症状,影像见淋巴结皮质增厚等,治疗用放化疗等,预后因类型分期而异,老年患者耐受差预后相对不理想。
一、定义与病因
淋巴良性肿瘤:是淋巴细胞等组织的良性增生,病因可能与感染、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例如某些病毒感染可能引发局部淋巴组织的良性反应性增生。常见的如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多因机体受到病原体入侵等刺激,导致淋巴结内淋巴细胞等增殖,以抵御病原体。
淋巴恶性肿瘤:是淋巴细胞的恶性克隆性增生,主要与基因突变、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缺陷等相关。例如淋巴瘤的发生与细胞内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等基因突变有关,某些遗传综合征患者患淋巴恶性肿瘤的风险较高,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患淋巴恶性肿瘤的几率相对增加。
二、病理表现
淋巴良性肿瘤:显微镜下可见淋巴组织内细胞增生较规则,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组织结构无明显破坏或破坏较轻。以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为例,淋巴结的正常结构存在,生发中心可增大,但细胞排列有序,没有异型性明显的细胞。
淋巴恶性肿瘤:显微镜下细胞形态异型性明显,可见大量异常增殖的淋巴细胞,细胞大小、形态不一,细胞核可出现畸形、染色质分布异常等情况,组织结构遭到破坏,肿瘤细胞可浸润周围组织。例如霍奇金淋巴瘤可见Reed-Sternberg细胞等特征性的恶性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也有各自的恶性细胞形态学改变。
三、临床表现
淋巴良性肿瘤:通常表现为局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地一般较软,活动度较好,生长速度缓慢。比如颈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可摸到颈部单个或多个肿大淋巴结,一般无疼痛等不适症状,患者全身状况影响较小,可能仅有原发病因相关的一些表现,如感染时可能伴有发热等。
淋巴恶性肿瘤:除了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外,还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消瘦等。肿大的淋巴结质地硬,活动度差,生长速度较快。例如淋巴瘤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增大的淋巴结,同时伴有长期低热、夜间盗汗、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侵犯结外组织,出现相应组织器官受累的表现,如侵犯胃肠道可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四、影像学检查特点
淋巴良性肿瘤:超声检查可见淋巴结结构基本正常,皮质厚度无明显异常增厚,淋巴结门结构清晰。CT检查可发现淋巴结肿大,但边界清晰,周围组织无明显侵犯。例如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在超声下表现为淋巴结长径与短径比值多大于2,皮质均匀增厚,门部结构存在。
淋巴恶性肿瘤:超声检查可见淋巴结皮质不均匀增厚,淋巴结门结构消失,可呈融合状。CT检查可发现淋巴结肿大,边界不清,可能侵犯周围组织,如纵隔淋巴瘤可侵犯纵隔内血管、气管等结构。PET-CT检查常显示高代谢病灶。
五、治疗原则
淋巴良性肿瘤:主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感染引起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淋巴结可能缩小。一般不需要进行放化疗等强烈治疗手段,定期观察即可,如果肿大淋巴结影响外观或有其他特殊情况,可考虑手术切除。
淋巴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例如霍奇金淋巴瘤早期可采用化疗联合放疗,晚期则以化疗为主,配合靶向治疗等;非霍奇金淋巴瘤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和分期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方案。
六、预后
淋巴良性肿瘤:一般预后良好,经过相应处理后,疾病多可得到控制,很少复发,对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影响较小。
淋巴恶性肿瘤:预后则因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等因素而异。一些低度恶性的淋巴恶性肿瘤经过治疗后可较长时间生存,但高度恶性的淋巴恶性肿瘤预后相对较差。例如儿童淋巴恶性肿瘤的预后与肿瘤的具体类型和治疗反应等有关,儿童霍奇金淋巴瘤预后相对较好,而一些儿童高度恶性淋巴瘤预后则有一定挑战;对于老年患者,身体状况和基础疾病等也会影响淋巴恶性肿瘤的预后,一般来说老年患者耐受治疗的能力相对较弱,预后可能不如年轻患者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