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晚期治疗包括全身系统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局部治疗(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和射频消融术)及支持对症治疗(镇痛治疗和营养支持)。靶向治疗通过作用靶点阻断肿瘤信号通路,适用于特定肝功能等情况的患者;免疫治疗激活免疫系统攻击肿瘤,需考虑相关因素;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和射频消融术分别有其原理和适用人群;镇痛按三阶梯原则用药并关注特殊人群;营养支持要评估后通过合适方式进行,关注不同人群特点。
一、全身系统治疗
(一)靶向治疗
1.作用机制:通过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相关靶点,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血管生成等信号通路。例如,索拉非尼是一种多激酶抑制剂,可抑制Raf/MEK/ERK信号传导通路,同时抑制V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多项临床研究显示,索拉非尼能延长肝癌晚期患者的总生存期。
2.适用人群:一般适用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或B级,无严重器官功能障碍的肝癌晚期患者,需根据患者的基因检测等情况综合评估。对于老年患者,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下降;女性患者在用药时也需关注药物可能带来的特殊不良反应。
(二)免疫治疗
1.作用机制: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例如,帕博利珠单抗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阻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的结合,重新激活T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临床试验表明,免疫治疗在部分肝癌晚期患者中能显著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时间。
2.适用人群:需考虑患者的PD-L1表达情况、肿瘤突变负荷等因素。对于有基础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使用免疫治疗需格外谨慎,因为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不同年龄的患者在使用时,老年患者要注意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儿童患者一般不建议首选免疫治疗。
二、局部治疗
(一)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1.原理:将导管选择性插入到肝癌的供血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使肿瘤血管闭塞,肿瘤组织缺血坏死。大量临床实践证明,TACE能有效控制肝癌的生长,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适用人群:适用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或B级,无严重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肝癌晚期患者。对于老年患者,要评估其重要脏器的储备功能,因为手术过程中可能对机体有一定负担;女性患者在术前术后要注意心理和身体的恢复,因为女性的生理特点可能在治疗后有不同的恢复表现。
(二)射频消融术
1.原理:利用射频电流产生的热能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对于适合的肝癌晚期患者,射频消融术可以作为局部治疗的一种手段。研究表明,对于直径较小的肝癌病灶,射频消融术有较好的疗效。
2.适用人群:一般适用于单个肿瘤直径≤5cm或数目≤3个且直径≤3cm的肝癌晚期患者。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身体耐受性,因为射频消融也会有一定创伤;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则不适合该治疗。
三、支持对症治疗
(一)镇痛治疗
1.依据疼痛程度选药:根据肝癌晚期患者的疼痛程度,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用药。对于轻度疼痛,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中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重度疼痛则选用强阿片类药物。例如,轻度疼痛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重度疼痛可选用吗啡等。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老年患者使用镇痛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调整和不良反应,因为老年人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下降;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镇痛药物,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指标。
(二)营养支持
1.营养评估:定期对肝癌晚期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包括体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指标。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要给予营养支持。
2.营养支持方式:可以通过口服营养补充剂、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等方式。对于能口服的患者,提供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对于不能口服的患者,可通过鼻饲或静脉途径补充营养。老年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可能减退,更需要合理的营养支持来维持机体功能;有糖尿病的肝癌晚期患者在营养支持时要注意血糖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