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寻常型银屑病进行诊断需先进行病史采集,包括发病情况(如皮疹出现时间、部位、发展速度、家族史及女性特殊情况等)和症状特点(皮疹形态、颜色、瘙痒程度等);再进行体格检查,包括皮肤检查(观察皮疹分布、形态及与其他皮肤病鉴别)和其他部位检查(如指甲情况与甲病鉴别);然后行辅助检查,如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看典型表现与其他病鉴别)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肝功能等,评估感染及治疗影响);最后与脂溢性皮炎、玫瑰糠疹、慢性湿疹、头癣等疾病鉴别,通过以上步骤准确诊断寻常型银屑病以指导后续治疗,需考虑不同患者特点确保诊断准确合理。
一、病史采集
1.发病情况
询问患者皮疹出现的时间、部位、发展速度等。儿童患者寻常型银屑病起病可能与感染等因素相关,比如上呼吸道感染后不久出现皮疹;成人则可能与精神压力、外伤等有关。女性患者要注意月经周期、妊娠等对病情的影响,妊娠期间部分患者银屑病可能缓解,产后可能复发。
了解有无家族史,银屑病有一定遗传倾向,若家族中有银屑病患者,需详细询问亲属发病情况。
2.症状特点
询问皮疹的形态、颜色、瘙痒程度等。寻常型银屑病初起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逐渐扩展为边界清楚的红色斑块,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淡红色发亮的薄膜(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可见点状出血(Auspitz征)。不同年龄患者皮疹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皮疹可能更倾向于点滴状。瘙痒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瘙痒明显,影响生活质量,需询问瘙痒对日常活动、睡眠等的影响。
二、体格检查
1.皮肤检查
全面检查皮肤损害,观察皮疹分布部位,寻常型银屑病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等部位,查看皮疹形态是否符合寻常型银屑病的典型表现,包括红斑、鳞屑、薄膜现象、点状出血等。注意与其他类似皮肤病的皮疹进行区分,如脂溢性皮炎的皮疹边界不清,鳞屑少而薄,常伴有油腻性痂皮;玫瑰糠疹多有母斑,皮疹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等。
检查黏膜情况,寻常型银屑病一般黏膜受累较少,但需注意有无口腔黏膜损害等情况,与黏膜部位的其他疾病相鉴别。
2.其他部位检查
检查指甲情况,部分银屑病患者可出现甲损害,如顶针状甲、甲凹陷、甲分离等,与甲癣等甲病进行鉴别,甲癣常伴有指甲变色、增厚、破损等,真菌镜检或培养可阳性。
三、辅助检查
1.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
取典型皮疹进行活检,寻常型银屑病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增厚,表皮突延长,真皮乳头上方棘层变薄,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周围有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等。这是与其他类似皮肤病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例如慢性湿疹的病理表现主要为表皮棘层肥厚、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等,与银屑病有明显区别。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部分患者可有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合并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但一般无特异性,主要用于排除其他感染性疾病等。
肝功能等检查,若患者正在接受系统治疗,需检查肝功能等指标,因为部分治疗银屑病的药物可能影响肝功能,如甲氨蝶呤等,在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需监测肝功能。
四、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1.脂溢性皮炎
皮疹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如头皮、面部、胸背部等,皮疹为黄红色斑片,上覆油腻性鳞屑,无点状出血等银屑病典型表现。组织病理学检查也有其特征性表现,可与寻常型银屑病鉴别。
2.玫瑰糠疹
常有前驱症状,如低热、头痛等,皮疹多呈椭圆形,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皮疹数目较多,一般不超过6周可自行消退,无银屑病的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组织病理表现与银屑病不同,可资鉴别。
3.慢性湿疹
皮疹多对称分布,境界不清,急性期有渗出倾向,慢性期苔藓样变明显,瘙痒剧烈,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表皮棘层肥厚、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等,与寻常型银屑病的病理表现有差异,可进行鉴别。
4.头癣
多见于儿童,有头癣接触史,皮疹伴有断发、脱发,真菌镜检或培养可发现真菌,而寻常型银屑病真菌检查阴性,可据此鉴别。
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的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以及与其他类似疾病的仔细鉴别,能够准确对寻常型银屑病进行鉴别诊断,为后续的合理治疗提供依据。在整个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特点以及病史等因素对病情的影响,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