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囊肿有多种常见症状,包括腹部不适(腹胀、腹部隐痛或坠胀感)、月经紊乱(月经周期改变、月经量异常)、腹部肿块(自我感知及医生触诊可发现)、压迫症状(压迫膀胱致尿频尿急、压迫直肠致便秘排便困难)以及其他症状(扭转或破裂时的急性症状、激素相关症状)。
一、腹部不适
腹胀:患者可能会感到腹部胀满,这是因为囊肿占据了盆腔或腹腔内的空间,影响了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例如,一些较小的卵巢囊肿可能就会导致患者偶尔出现腹胀感,尤其是在进食后可能会更加明显。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腹胀的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年轻女性可能更关注自身外观变化而及时察觉,而中老年女性可能会首先考虑消化系统问题,但最终经检查发现是卵巢囊肿引起。
腹部隐痛或坠胀感:囊肿本身的存在可能会对周围组织产生牵拉或压迫,从而引起腹部的隐痛或坠胀不适。这种疼痛通常程度较轻,但可能会持续存在或间歇性发作。如果是处于经期的女性,卵巢囊肿可能会加重这种腹部的不适感觉,因为经期盆腔处于充血状态,囊肿的刺激会更明显。
二、月经紊乱
月经周期改变:卵巢囊肿可能会干扰卵巢的正常功能,导致内分泌失衡,进而影响月经周期。表现为月经周期提前或推迟,原本规律的月经变得不再规律。比如,原本28天左右的月经周期可能会延长到35天甚至更长时间,或者缩短到21天以内。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月经周期改变的表现也有所不同,青春期女性可能会因为卵巢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卵巢囊肿对其月经周期的影响可能更显著且多变;而育龄期女性可能会因为备孕等原因更关注月经周期的变化。
月经量异常:月经量可能会增多或减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经期延长;而另一些患者则可能出现月经量减少,甚至出现闭经的情况。这也是由于卵巢囊肿影响了卵巢的激素分泌和排卵功能,从而波及到子宫内膜的生长和脱落。
三、腹部肿块
自我感知:患者自己可能会在腹部摸到肿块。特别是当囊肿较大时,在清晨空腹膀胱充盈时,更容易摸到下腹部的肿块。肿块的质地、活动度等因囊肿的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果是良性囊肿,通常质地相对较软,活动度较好;如果是恶性囊肿,可能质地较硬,活动度差。对于不同体型的患者,腹部肿块的察觉难度也不同,较瘦的患者可能更容易摸到肿块,而较胖的患者可能需要更仔细地触摸或借助影像学检查才能发现。
医生触诊:医生通过妇科检查也能发现腹部肿块。妇科检查时,医生会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等方法触摸盆腔内的情况,判断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等特征。
四、压迫症状
压迫膀胱:如果卵巢囊肿较大,可能会压迫膀胱,导致尿频、尿急等症状。患者会频繁地有排尿的感觉,但是每次尿量不多。尤其是当囊肿压迫膀胱较为明显时,这种症状会更加突出。对于老年女性来说,本身可能就存在一些泌尿系统的生理性变化,卵巢囊肿引起的压迫症状可能会被误认为是泌尿系统疾病,需要仔细鉴别。
压迫直肠:压迫直肠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便秘、排便困难等症状。囊肿对直肠的压迫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排便功能。不同年龄的患者对这种压迫症状的耐受和表现也不一样,年轻患者可能更关注生活便利性的影响,而老年患者可能会因为本身存在的一些肠道功能退化等情况,使压迫症状更加明显。
五、其他症状
扭转或破裂时的急性症状:当卵巢囊肿发生蒂扭转或破裂时,会出现突然的剧烈腹痛,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蒂扭转通常是因为囊肿的蒂较长,囊肿活动度较大,在体位突然改变等情况下发生扭转,导致供应囊肿的血管受阻,引起急剧疼痛。而囊肿破裂可能是因为受到外力撞击、剧烈运动等原因,囊内液体流出刺激腹膜,引起剧烈腹痛。这种情况在任何年龄段的患者中都可能发生,但需要紧急处理。例如,育龄期女性如果在运动后突然出现剧烈腹痛,就需要考虑到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的可能。
激素相关症状:某些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卵巢囊肿,可能会分泌一些激素,导致患者出现相应的症状。比如卵巢甲状腺肿,可能会分泌甲状腺素,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相关的症状,如心慌、多汗、消瘦等;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等可分泌雌激素,导致青春期前女孩出现性早熟,表现为乳房发育、阴毛和腋毛出现等,育龄期女性可能出现月经紊乱等类似雌激素过多的表现,绝经后女性可能会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