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末梢神经炎需通过详细病史采集了解糖尿病、接触毒物、营养缺乏、自身免疫及感染等情况,体格检查包括感觉、运动、反射检查,辅助检查有实验室检查(血糖、维生素B族、自身抗体、感染相关检查)、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及必要时的神经活检,不同人群有不同检查重点,综合全面检查确诊。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是确诊末梢神经炎的重要第一步。要了解患者是否有糖尿病病史,因为糖尿病是引起末梢神经炎常见的病因之一,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发生末梢神经炎的风险较高;询问是否有接触重金属(如铅、汞等)、化学品(如正己烷等)的历史,这些物质可能导致末梢神经受损;还要询问是否有营养缺乏的情况,比如维生素B族缺乏等,长期营养不良尤其是缺乏维生素B1、B6、B12等会影响神经的正常代谢,从而引发末梢神经炎;此外,还要了解患者是否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等)、感染性疾病(如麻风病等)病史,这些疾病都可能累及末梢神经。
二、体格检查
1.感觉检查
浅感觉: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检查患者肢体远端的触觉,可用棉签轻触皮肤,让患者感知;痛觉检查用大头针轻刺皮肤,观察患者的反应;温度觉可使用盛有冷水(4℃左右)和温水(40℃左右)的试管交替接触皮肤,询问患者的感觉。末梢神经炎患者通常会出现肢体远端对称性的浅感觉减退或异常。
深感觉:包括位置觉和振动觉。位置觉检查是将患者的手指或脚趾被动地置于某种位置,让患者说出肢体所处的位置;振动觉检查是用振动的音叉置于骨突处(如内踝、外踝等),询问患者是否能感知振动及振动持续的时间。末梢神经炎患者深感觉也可能出现异常。
2.运动检查:观察患者肢体的肌肉力量,进行肌力分级评估。末梢神经炎患者可能出现肢体远端肌肉力量减弱,严重时可导致肌肉萎缩,尤其是手部小肌肉和足部肌肉较易受累。
3.反射检查:膝反射、跟腱反射等深反射可能减弱或消失,因为末梢神经受损会影响神经反射弧的传导。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糖检测:对于怀疑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的患者,检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以明确是否存在血糖异常及血糖控制情况。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6.5%,结合临床症状可考虑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炎。
维生素B族检测:测定血清中维生素B1、B6、B12等的水平,若发现维生素B族水平低于正常范围,提示可能存在营养缺乏性末梢神经炎。例如,维生素B12缺乏时,血清维生素B12浓度低于100pg/ml可考虑维生素B12缺乏相关的末梢神经炎。
自身抗体检测:对于怀疑自身免疫性末梢神经炎的患者,检测相关自身抗体,如抗神经节苷脂抗体等,有助于诊断格林-巴利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神经疾病导致的末梢神经炎。
感染相关检查:如果考虑感染性末梢神经炎,如麻风病,可进行麻风杆菌涂片、麻风菌素试验等检查;对于其他感染相关末梢神经炎,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病原体检测,如病毒抗体检测等。
2.电生理检查
神经传导速度(NCV)和肌电图(EMG):这是诊断末梢神经炎常用的电生理检查方法。NCV可检测神经传导速度,末梢神经炎患者通常表现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等。EMG可观察肌肉的电活动,末梢神经炎患者可出现失神经支配电位等异常肌电表现,通过这些异常改变可以判断神经受损的部位和程度,有助于确诊末梢神经炎并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3.神经活检:在某些疑难病例中,可能需要进行神经活检。通过取部分神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观察神经纤维的形态、结构等变化,如是否有髓鞘脱失、轴索变性等情况,对于明确末梢神经炎的病因和病理类型有重要意义。但神经活检是有创检查,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末梢神经炎确诊过程中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和检查重点。例如,儿童患者如果出现末梢神经炎,要特别询问是否有营养摄入不足等情况;女性患者在考虑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末梢神经炎时需关注自身免疫相关指标;有长期饮酒史的患者要考虑酒精性末梢神经炎的可能,在病史采集中要重点询问饮酒情况等。通过全面的病史采集、细致的体格检查和合理选择辅助检查,才能准确确诊末梢神经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