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出现淋巴结肿大时,需先初步观察评估其肿大特征与伴随症状,常见原因有感染因素(病毒、细菌感染)和非感染因素(结缔组织病、血液系统疾病),若淋巴结肿大迅速增大、质地坚硬固定、伴高热不退等严重全身症状或有呼吸困难等危险表现需及时就医,家庭护理要保证小孩休息饮食、观察病情变化且避免刺激肿大淋巴结。
一、初步观察与评估
1.观察肿大特征
需留意小孩淋巴结肿大的部位、大小、数目、质地、活动度以及有无压痛等情况。例如颈部淋巴结肿大,要观察是单个还是多个淋巴结肿大。一般来说,正常浅表淋巴结很小,直径多在0.5厘米以内,表面光滑、柔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亦无压痛。如果淋巴结直径超过1厘米,质地较硬,与周围组织粘连且有压痛,需引起重视。
不同年龄阶段小孩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有所不同,如婴幼儿期感染导致淋巴结肿大相对常见,而年长儿可能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像血液系统疾病等。
2.询问伴随症状
要询问小孩有无发热、咳嗽、咽痛、腹痛、皮疹等伴随症状。若伴有发热,可能提示存在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感染(如EB病毒感染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导致颈部、腋窝等多处淋巴结肿大伴发热)、细菌感染(如化脓性扁桃体炎可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伴高热)等;若伴有皮疹,需考虑是否为风疹、麻疹等出疹性疾病引起的淋巴结肿大。
还需询问小孩近期有无接触过传染病患者,有无外伤史等情况,这些信息有助于判断淋巴结肿大的可能原因。
二、常见原因及应对
1.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
如上文提到的EB病毒感染,除了淋巴结肿大伴发热外,还可能有肝脾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等表现。此时主要是进行对症支持治疗,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对于EB病毒感染目前暂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针对发热等症状进行处理。
风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低热、咳嗽、流涕等,1-2天后出现皮疹,同时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一般也是以对症治疗为主,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细菌感染:
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可导致颈部淋巴结肿大,局部淋巴结红、肿、热、痛明显,严重时可形成脓肿。此时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青霉素类药物(不过敏情况下),但具体用药需由医生根据小孩的病情、年龄等因素来决定。
结核杆菌感染也可引起淋巴结肿大,多为颈部淋巴结肿大,可伴有低热、盗汗、乏力等症状。需要进行结核菌素试验、淋巴结穿刺或活检等检查来明确诊断,然后进行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等,但儿童使用抗结核药物需严格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不良反应。
2.非感染因素
结缔组织病: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病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常伴有发热、皮疹、关节肿痛等表现。需要进行相关自身抗体等检查来明确诊断,治疗上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但儿童使用需谨慎评估利弊。
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可导致全身淋巴结肿大,同时伴有贫血、出血、发热等症状。需要进行骨髓穿刺等检查来明确诊断,然后根据具体的白血病类型进行化疗等相应治疗,儿童白血病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
三、何时需及时就医
1.淋巴结肿大严重情况
若淋巴结肿大迅速增大,直径在短时间内明显超过2-3厘米;或者淋巴结质地坚硬如石,固定不能推动;或者伴有高热不退(体温持续超过39℃)、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等严重全身症状时,需立即带小孩就医。
2.伴随危险表现
出现呼吸困难、头痛、呕吐、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时,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需要紧急就医。
四、家庭护理注意事项
1.休息与饮食
让小孩保证充足的休息,有利于身体恢复。饮食上要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如富含蛋白质的鸡蛋、牛奶、鱼肉等,以及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2.观察病情变化
家长要密切观察小孩淋巴结肿大的情况以及伴随症状的变化,如体温、精神状态等,做好记录,以便就医时能准确提供相关信息。
3.避免刺激
不要随意挤压、按摩肿大的淋巴结,以免导致炎症扩散等不良后果。
总之,小孩出现淋巴结肿大时,家长要保持冷静,通过初步观察评估情况,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及时就医,在整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小孩的年龄等因素,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进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