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肿瘤是起源于间叶组织、可发生在身体多处的肿瘤,分良性和恶性。良性者有脂肪瘤、血管瘤等,表现为局部肿块生长缓慢;恶性者如脂肪肉瘤、滑膜肉瘤等,有肿块生长迅速、边界不清、伴疼痛及全身症状等表现。诊断靠影像学(超声、X线、CT、MRI)和病理检查。治疗上良性以手术切除为主,恶性采取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及辅助放化疗等,还需考虑患者多方面因素及心理支持。
一、分类
1.良性软组织肿瘤
脂肪瘤:由脂肪组织异常增生形成,多为单个或多个皮下局限性肿块,生长缓慢,一般无明显症状。例如,常见于四肢、躯干等部位,触之柔软,呈分叶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其发病可能与遗传、脂肪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一般通过手术切除即可治愈,术后复发率低。
血管瘤:由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形成,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等。多见于皮肤和皮下组织,部分也可发生在深部组织或内脏。毛细血管瘤常表现为皮肤红色斑片或丘疹;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皮下柔软的肿块,可压缩。婴幼儿血管瘤可能会在出生后迅速生长,然后逐渐消退,而一些深部血管瘤可能会影响器官功能,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激光、药物(如普萘洛尔等,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尤其对于儿童患者要密切监测)等。
2.恶性软组织肿瘤
脂肪肉瘤:是成人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好发于大腿、腹膜后等部位。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分化程度不同。高分化脂肪肉瘤生长相对缓慢,低分化者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其发病机制与染色体异常等因素有关,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可能需要辅助化疗等综合治疗。
滑膜肉瘤:多见于青少年和中年人,好发于四肢大关节附近及手足部的小关节。肿瘤具有独特的组织学形态,预后相对较差。其治疗也是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容易复发和转移,需要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二、临床表现
1.良性软组织肿瘤
通常表现为局部肿块,一般边界清楚,活动度较好,生长缓慢,对周围组织的压迫症状较轻,如脂肪瘤引起的局部皮下肿块,一般不会引起疼痛等不适,除非肿块较大压迫到周围神经等结构。
2.恶性软组织肿瘤
局部肿块生长迅速,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常伴有疼痛,疼痛可能为持续性或间歇性加重。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体重减轻、发热等。例如,滑膜肉瘤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周围的肿块,伴有疼痛和活动受限,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远处转移,转移到肺部时可引起咳嗽、咯血等症状。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初步判断软组织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内部回声等情况,对于鉴别囊性和实性肿块有一定帮助。例如,对于浅表的软组织肿块,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X线检查:可以了解骨骼是否受到侵犯,对于一些软组织肿瘤伴有骨改变的情况有一定诊断价值,如骨肉瘤等可能会有骨膜反应等X线表现。
CT检查:能更清楚地显示软组织肿瘤的位置、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有无钙化、坏死等情况。例如,对于腹膜后的脂肪肉瘤,CT可以准确判断肿瘤的范围和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能多平面成像,有助于明确肿瘤的范围和性质,对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有重要价值。如滑膜肉瘤在MRI上常表现为边界不清的肿块,信号不均匀等。
2.病理检查
病理活检是诊断软组织肿瘤的金标准,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获取肿瘤组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和免疫组化等检查,以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从而制定治疗方案。
四、治疗原则
1.良性软组织肿瘤
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于较小的、无症状的良性肿瘤,如果不影响功能和美观,也可以密切观察。手术切除时应尽量完整切除肿瘤,避免复发。例如,对于皮下较小的脂肪瘤,完整切除后一般预后良好。
2.恶性软组织肿瘤
采取综合治疗的原则,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尽可能广泛切除肿瘤组织。术后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等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辅助化疗、放疗等。例如,对于高分化脂肪肉瘤术后复发风险较高的情况,可能需要辅助化疗;对于滑膜肉瘤等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术后常需要辅助放疗和化疗来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保护其生长发育功能,选择对生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因为肿瘤的治疗过程对患者的身心影响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