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炎症是妇科常见疾病,不同类型表现有差异但也有共同典型表现。症状上有瘙痒、疼痛、烧灼感、分泌物异常(增多、气味改变);体征上有外阴皮肤黏膜红肿、皲裂溃疡、苔藓样变,以及不同类型外阴炎症阴道内表现不同。
一、症状表现
瘙痒:是外阴炎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程度轻重不一,患者常因瘙痒难忍而搔抓,可导致外阴皮肤破损、抓痕等。不同类型外阴炎症瘙痒程度可能有差异,如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引起的瘙痒往往较为剧烈,严重时患者坐立不安。这种瘙痒与炎症刺激外阴局部神经末梢以及阴道分泌物等刺激有关,尤其在夜间可能会加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日常生活,年龄较大的女性可能因皮肤干燥等因素,瘙痒表现可能更明显,而处于特殊生理期如孕期的女性,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外阴炎症瘙痒可能也会较为突出。
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外阴疼痛,尤其是在活动、性交、排尿时可加重。例如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外阴不适感,包括疼痛;而外阴炎急性期可能会有明显的灼痛等。疼痛的产生与炎症导致外阴局部组织充血、水肿,以及可能存在的溃疡等病变有关,对于儿童患者,外阴炎症导致的疼痛可能会表现为哭闹、不愿行走等,因为儿童对外阴部位的不适表达相对更局限于行为变化。
烧灼感:患者自觉外阴有灼热感,在接触刺激性物质(如尿液、卫生巾等)或进行某些活动时,灼热感可能会加重。比如患有非特异性外阴炎时,患者常能感觉到外阴的灼热不适,这种烧灼感与炎症引起的局部神经敏感性增高有关,对于年轻女性性生活后若不注意卫生等可能诱发外阴炎症出现烧灼感,而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外阴皮肤黏膜变薄,更容易出现烧灼感等不适表现。
分泌物异常
增多:不同类型外阴炎症分泌物增多的量、颜色、质地等有所不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分泌物通常增多,呈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灰白色,均匀一致,有鱼腥味;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分泌物增多可刺激外阴引起瘙痒等不适,对于青春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外阴炎症时分泌物异常可能更为常见,而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低,阴道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出现分泌物异常相关的外阴炎症表现。
气味改变:如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分泌物常有鱼腥味,这是由于厌氧菌繁殖产生胺类物质所致;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分泌物也常伴有臭味等。气味改变可通过患者自身察觉或他人闻到而被发现,对于有性生活史的女性,在性生活后可能因炎症加重导致气味改变更明显,而孕期女性由于激素影响,阴道微环境改变,也容易出现分泌物气味异常的外阴炎症情况。
二、体征表现
外阴皮肤黏膜改变
红肿:外阴局部皮肤黏膜充血、红肿是常见体征,非特异性外阴炎、各种阴道炎并发外阴炎症时都可能出现外阴红肿,炎症越严重红肿可能越明显,红肿可累及大阴唇、小阴唇等部位,对于儿童外阴炎症,由于儿童外阴发育尚未成熟,皮肤娇嫩,红肿可能相对更突出,且需要特别注意护理,避免进一步损伤。
皲裂、溃疡:长期炎症刺激可能导致外阴皮肤黏膜皲裂、溃疡,如慢性外阴炎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外阴皮肤的皲裂,在活动或摩擦时疼痛加剧;严重的外阴炎症可能会形成溃疡,溃疡表面可能有渗出、结痂等,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反复发作可能导致外阴皮肤出现皲裂等改变,对于老年女性,由于皮肤弹性差等因素,皲裂、溃疡可能更难愈合,需要加强局部护理和治疗。
苔藓样变:一些慢性外阴炎症可能导致外阴皮肤黏膜出现苔藓样变,皮肤增厚、粗糙、纹理加深,呈苔藓样,常见于外阴硬化性苔藓等疾病,这种改变会使外阴外观发生明显变化,患者不适感也较明显,对于成年女性,尤其是有慢性外阴炎症病史的女性,需要关注外阴皮肤的这种长期改变情况,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阴道内表现:不同类型外阴炎症阴道内表现不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黏膜可见充血,表面附着白色膜状物,擦除后露出红肿黏膜面;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阴道黏膜充血,可见散在出血点,阴道内有黄绿色、泡沫状分泌物;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黏膜无明显充血,分泌物增多,均匀附着于阴道壁等。通过阴道窥器检查可以观察到这些阴道内的表现,对于不同年龄女性,阴道内表现可能因生理状态不同而有一定差异,如孕期女性阴道内环境改变,炎症表现可能与非孕期有所不同,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