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尿潴留的发生与分娩因素、心理因素、膀胱功能异常有关。分娩因素包括产程过长致膀胱受压、会阴侧切或撕裂伤致不敢用力排尿、麻醉抑制膀胱神经功能;心理因素有紧张焦虑致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怕羞心理致克制排尿;膀胱功能异常包括膀胱顺应性降低、逼尿肌收缩无力。
一、分娩因素
1.产程过长:
产妇产程过长时,胎头长时间压迫膀胱,导致膀胱黏膜充血、水肿,影响膀胱的正常收缩功能,从而引发尿潴留。例如,一些难产的产妇,由于产程持续时间长,产后发生尿潴留的概率相对较高。这与产程中胎头对膀胱的机械性压迫,以及产程过长导致的局部组织代谢和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高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弱,产程可能相对较长,更容易出现因产程过长引起的膀胱压迫性损伤,进而增加产后尿潴留的发生风险。
2.会阴侧切或撕裂伤:
会阴侧切或撕裂伤会引起会阴部疼痛,产妇为了避免疼痛而不敢用力排尿,导致尿液在膀胱内积聚。这种疼痛刺激会通过神经反射抑制膀胱的收缩,使得产妇有尿意但无法正常排出尿液。例如,会阴侧切术后的产妇,会因切口疼痛而克制排尿动作,长时间后就可能发生尿潴留。
对于存在会阴撕裂伤的产妇,伤口的疼痛和局部的不适会进一步加重排尿困难的情况。而且,产后身体的应激反应也可能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使得尿潴留的发生几率增加。
3.麻醉影响:
剖宫产时硬膜外麻醉或腰麻等麻醉方式,可能会抑制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硬膜外麻醉或腰麻药物会阻断神经传导,使膀胱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尿潴留。一般剖宫产术后,由于麻醉药物的残留作用,产妇在术后一段时间内膀胱的收缩功能会受到抑制。
自然分娩过程中如果使用了硬膜外麻醉辅助镇痛,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产妇在产后可能会因为麻醉药物的影响,膀胱不能及时有效地收缩,导致尿液潴留。而且,产妇的个体差异也会影响麻醉药物的代谢和作用时间,例如肥胖产妇可能对麻醉药物的分布和代谢有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膀胱功能。
二、心理因素
1.紧张焦虑:
产后产妇由于对自身身体状况的担忧、对新生儿护理的不熟悉等原因,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这种情绪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膀胱的功能,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例如,一些初产妇在产后,因为担心自己不能很好地照顾新生儿,心理压力较大,容易出现紧张焦虑,从而引发尿潴留。
年龄较小的产妇,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在产后面对身体的变化和照顾新生儿的责任时,更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情绪,进而增加产后尿潴留的发生风险。而有过不良分娩经历的产妇,再次产后也可能因为心理阴影而出现紧张焦虑,影响膀胱功能。
2.怕羞心理:
部分产妇存在怕羞心理,在产后不习惯在床上排尿,尤其是在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会克制排尿,导致尿液在膀胱内积聚。这种心理因素导致的排尿抑制,会使膀胱长时间处于充盈状态,最终引发尿潴留。例如,在病房中有其他家属或医护人员时,一些产妇会因为怕羞而不愿意排尿,从而增加了尿潴留的发生可能。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产妇怕羞心理程度可能不同,但都会对产后排尿产生影响。对于文化程度较高、比较注重隐私的产妇,这种怕羞心理可能更为明显,需要医护人员在产后护理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帮助产妇克服怕羞心理,及时排尿。
三、膀胱功能异常
1.膀胱顺应性降低:
产后产妇的膀胱可能因分娩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出现顺应性降低的情况。例如,膀胱黏膜的损伤、炎症反应等会使膀胱的弹性和伸展性下降,导致膀胱不能正常容纳尿液,从而容易发生尿潴留。一些产后进行了阴道助产的产妇,膀胱可能受到更多的机械性损伤,进而影响膀胱顺应性。
产妇的身体恢复状况也会影响膀胱顺应性,如果产后身体恢复不佳,存在营养不良等情况,可能会延缓膀胱功能的恢复,导致膀胱顺应性降低,增加尿潴留的发生风险。
2.逼尿肌收缩无力:
除了麻醉因素外,产后产妇的身体疲劳、激素水平变化等也可能导致逼尿肌收缩无力。产后产妇身体处于相对虚弱的状态,激素水平如雌激素等的变化会影响膀胱逼尿肌的功能。例如,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可能会影响膀胱逼尿肌的收缩能力,使得产妇不能有效地将尿液排出。
多胎妊娠的产妇,由于多次分娩对膀胱等盆底组织的损伤,更容易出现逼尿肌收缩无力的情况。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产妇自身的盆底肌肉功能可能逐渐下降,产后逼尿肌收缩无力的风险也会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