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在组织学特点、生长方式、生物学行为及对机体的影响上存在明显差异。良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高,多膨胀性生长,生长缓慢、影响小;恶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多浸润性生长,生长快、易坏死出血转移,对机体影响大,有全身恶病质等表现。
恶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常表现为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比如肺癌中的低分化腺癌,癌细胞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核大、深染,核分裂象易见。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患恶性肿瘤时,其细胞组织学的异型性等特点都符合恶性肿瘤细胞分化差的基本特征,但不同情况可能影响肿瘤的发生部位等相关表现,不过组织学上恶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等核心特点是固定的。
生长方式
良性肿瘤:多呈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常有完整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通常可推动。例如子宫平滑肌瘤,呈膨胀性生长,包膜完整,不侵犯周围组织。不同年龄人群,如儿童发生的良性肿瘤也多为膨胀性生长,性别差异一般不影响其生长方式,生活方式对其生长方式无直接干预,病史若有相关基础疾病可能影响肿瘤的局部环境,但生长方式本身主要由肿瘤细胞特性决定。
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易推动。比如乳腺癌,癌细胞可侵入周围组织,边界模糊,与周围组织粘连。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患恶性肿瘤时,浸润性生长是其常见方式,但不同情况可能导致肿瘤侵犯的具体组织和范围有所不同,不过基本的浸润性生长特点是共性。
生物学行为
良性肿瘤:生长速度缓慢,很少发生坏死、出血。对机体影响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作用,如发生在重要器官也可引起严重后果,但手术切除后一般不易复发。例如颅内的良性脑膜瘤,生长缓慢,早期可能仅有轻微头痛等局部压迫症状,手术完整切除后复发几率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的良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类似,生长缓慢等特点不变,性别差异不显著影响其生物学行为,生活方式一般不改变其缓慢生长等生物学特性,病史若有免疫系统相关疾病可能在一定程度影响肿瘤的发展,但总体良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以缓慢生长、较少转移复发为特点。
恶性肿瘤:生长速度较快,常发生坏死、出血、溃疡形成等。对机体影响较大,除局部压迫、阻塞外,还可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起疼痛、发热、消瘦等全身症状,且易发生转移,手术切除后容易复发。例如肝癌,生长迅速,可出现肝区疼痛、消瘦、黄疸等表现,易发生血行转移等,术后复发率较高。不同年龄人群,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可能因机体功能衰退等因素影响其对肿瘤的耐受等,但恶性肿瘤本身的快速生长、易转移复发等生物学行为特点是核心,性别差异一般不改变其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本质,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等可能增加某些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但已患恶性肿瘤后的生物学行为主要由肿瘤自身特性决定,病史中的基础疾病可能与恶性肿瘤的相互作用影响病情发展,但不改变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基本特征。
对机体的影响
良性肿瘤:一般对机体影响较小,主要取决于肿瘤发生的部位。如长在甲状腺的良性腺瘤,若体积较小,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长在颅腔内的良性肿瘤,即使体积不大,也可能压迫脑组织,引起颅内压增高,出现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等严重后果。不同年龄人群,儿童颅腔内的良性肿瘤可能因颅骨尚未完全骨化等因素,对机体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与成人有所不同,比如可能导致颅骨变形等,性别差异对其在不同部位引起的机体影响无本质区别,生活方式一般不直接改变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程度,病史若有先天发育异常等情况可能与良性肿瘤相互作用影响机体状态,但总体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主要由部位和大小决定。
恶性肿瘤:对机体影响较大,除局部症状外,还会引起全身恶病质。如肺癌晚期患者,可出现消瘦、乏力、贫血、发热等全身衰竭表现,还可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如脑转移可引起头痛、呕吐、偏瘫等,骨转移可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等。不同年龄人群,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恶病质表现可能更为明显,因为机体储备功能下降,儿童恶性肿瘤患者可能因生长发育受影响出现特殊的机体改变,性别差异一般不改变恶性肿瘤对机体产生全身恶病质及转移后多系统损害的基本影响,生活方式如长期酗酒等可能加重恶性肿瘤对机体的损害,病史中的基础疾病可能与恶性肿瘤协同加重对机体的不良影响,但恶性肿瘤对机体的严重不良影响是其主要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