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多发生于性活跃生育期女性,由病原体感染、机体抵抗力下降等致病因引发,有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及相应体征,可通过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分抗生素和手术治疗,需从注意性生活卫生等方面预防,青春期、妊娠期、绝经后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急性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的急性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多发生在性活跃的生育期女性,初潮前、无性生活和绝经后女性很少发生。
二、病因
1.病原体感染
主要病原体有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性传播疾病病原体,以及需氧菌、厌氧菌等内源性病原体。性传播疾病常同时伴有需氧菌及厌氧菌感染,多为混合感染。
女性下生殖道如阴道内的病原体可上行感染至盆腔,例如阴道内的大肠杆菌等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情况下可引发感染。
2.机体抵抗力下降
如经期卫生不良,使用不洁的月经垫等,为病原体提供了滋生和侵入的机会。
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等,由于手术消毒不严格或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导致病原体入侵引发炎症。
产后或流产后感染,产妇产后体质虚弱,宫颈口因有恶露流出,未及时关闭,如分娩造成产道损伤或有胎盘、胎膜残留等,病原体容易侵入宫腔引起感染;流产过程中阴道流血时间过长,或有组织残留于宫腔内,或手术无菌操作不严格,均可以发生急性盆腔炎。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腹痛:下腹部疼痛是主要症状,疼痛多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若病情严重可出现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可呈脓性,有异味。
月经异常: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月经改变。
其他症状:若有腹膜炎,可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如有脓肿形成,可有下腹包块及局部压迫刺激症状,包块位于前方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如排尿困难、尿频,若引起膀胱肌炎还可有尿痛等;包块位于后方可有直肠刺激症状,如腹泻、里急后重感和排便困难等。
2.体征
患者呈急性病容,体温升高,心率加快,下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妇科检查:阴道可能充血,并有大量脓性臭味分泌物;宫颈充血、水肿,将宫颈表面分泌物拭净,若见脓性分泌物从宫颈口流出,提示宫颈管黏膜或宫腔有急性炎症;穹窿有明显触痛,须注意是否饱满;宫颈举痛;宫体稍大,有压痛,活动受限;子宫两侧压痛明显,若为输卵管炎,则可触及增粗的输卵管,压痛明显;若为输卵管卵巢脓肿,则可触及包块且压痛明显,不活动;宫旁结缔组织炎时,可扪及宫旁一侧或两侧片状增厚,或两侧宫骶韧带高度水肿、增粗,压痛明显。
四、诊断
1.病史: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性生活史、近期是否有宫腔操作史等。
2.症状与体征:根据上述典型的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血沉等炎性标志物升高。阴道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找到病原体。
影像学检查:B型超声检查可发现盆腔积液、输卵管增粗、输卵管卵巢肿块等,有助于诊断。
五、治疗
1.抗生素治疗: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原则是经验性、广谱、及时及个体化。
2.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治疗抗生素控制不满意的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
六、预防
1.注意性生活卫生:减少性传播疾病,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洁外阴。
2.避免宫腔内手术操作的感染:严格掌握宫腔内手术操作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
3.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如发现阴道炎、宫颈炎等应及时规范治疗,防止病原体上行感染。
4.增强机体抵抗力:均衡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炎症的抵抗力相对较弱,且可能存在不良卫生习惯等情况,家长应关注其卫生情况,若出现下腹部疼痛等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2.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发生急性盆腔炎时,治疗需谨慎,既要考虑控制感染,又要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发生急性盆腔炎的概率相对较低,但仍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若出现相关症状也应及时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