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性紫癜需进行病情监测,包括观察皮肤、关节、消化道症状;注意饮食,急性期清淡易消化少渣、有消化道出血禁食,缓解期逐步添加食物;做好生活护理,急性期休息、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要定期复诊,出现紫癜范围扩大、关节剧痛、腹痛加剧等及时就医。
一、病情监测
1.皮肤观察
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需密切观察皮肤紫癜的变化情况,包括紫癜的数量、颜色、分布部位等。因为皮肤紫癜是过敏性紫癜最常见的表现,其变化可能反映病情的活动程度。例如,若紫癜数量增多、颜色加深,可能提示病情有进展。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由于皮肤特点不同,婴幼儿皮肤较薄,观察时更要轻柔,避免加重皮肤损伤。
关注紫癜是否有新发出现,以及旧的紫癜是否消退等情况。
2.关节症状观察
留意儿童是否有关节疼痛、肿胀等表现。部分患儿会出现关节型过敏性紫癜,累及关节时可引起关节症状。不同年龄儿童对关节疼痛的表述能力不同,年幼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愿活动等。要观察关节肿胀的部位、程度,如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的肿胀情况,这有助于判断关节受累的情况及病情变化。
3.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观察
注意儿童是否有腹痛、恶心、呕吐、便血等消化道症状。消化道受累也是过敏性紫癜常见的表现之一。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要观察其有无拒食、哭闹不安等情况,因为年幼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腹痛等不适。如果出现便血,要观察大便的颜色、性状等,如是否为黑色柏油样便或暗红色血便等,以判断消化道出血的情况。
二、饮食注意事项
1.急性期饮食
在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儿应进食清淡、易消化的少渣饮食。避免食用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虾、蟹、贝类等)、牛奶、鸡蛋等。因为这些食物可能是过敏原,容易诱发过敏性紫癜的发作或加重病情。对于婴幼儿,要注意其辅食的添加,在急性期应避免添加新的辅食种类。例如,原本食用母乳的婴儿,母亲也要注意自己的饮食,避免食用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的过敏食物。
若患儿有消化道出血情况,应禁食,通过静脉补充营养。
2.缓解期饮食
缓解期可逐渐添加少量多种类食物,但要遵循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观察患儿食用后是否有不适反应。例如,先添加一种新的蔬菜,观察1-2天,若患儿无皮疹复发、腹痛等不适,再逐渐添加其他食物。同时,要保证饮食中富含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如新鲜的蔬菜(白菜、胡萝卜等)、水果(苹果、香蕉等),以增强儿童的抵抗力,但要注意水果如草莓、芒果等易过敏的水果在缓解期初期也应谨慎添加。
三、生活护理
1.休息
患儿在急性期应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因为过度活动可能会加重关节、肾脏等器官的受累情况。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例如,婴幼儿保证每天12-15小时的睡眠时间,学龄儿童保证每天9-12小时的睡眠时间,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病情缓解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如奔跑、打篮球等,可先从散步等轻度活动开始,逐渐过渡到适当的运动。
2.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肤。因为搔抓可能会导致皮肤破损,引起感染,加重病情。对于儿童,要勤剪指甲,必要时可给儿童戴上棉质手套。对于皮肤紫癜较多的部位,要注意保护,避免摩擦。例如,选择宽松、柔软的衣物,避免穿着化纤材质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对于婴幼儿,要注意尿布的选择,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
3.预防感染
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呼吸道感染等。因为感染可能会诱发过敏性紫癜复发或加重病情。儿童的免疫力相对较低,在季节交替等易感染的时期,要尤其注意。例如,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少带儿童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商场、超市等。若儿童发生感染,如感冒、扁桃体炎等,要及时就医治疗。
四、就医指导
1.定期复诊
患儿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诊,一般需要复查尿常规、血常规等检查,以监测肾脏等器官的受累情况。例如,每1-2周复查一次尿常规,观察尿中是否有潜血、蛋白等情况,了解肾脏是否受到累及。不同年龄的儿童复诊频率可能会根据病情有所调整,对于病情稳定的患儿,复诊间隔可能会适当延长,但仍需定期监测。
2.及时就医情况
若儿童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紫癜范围迅速扩大、关节疼痛剧烈难以缓解、腹痛加剧、呕吐频繁、尿量减少等。例如,当儿童尿量明显减少时,可能提示出现了紫癜性肾炎等肾脏受累的严重情况,需要立即就医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